因为之前深受其害,所以冯保现在堪称是控制舆论的一把好手了。

    谨遵郑妙谨之命,他开始控制京城官员以及读书人对努尔哈赤的看法。

    首先,找到了顾青云。巡城御史对京城底层人的掌控比较有效。

    然后,他去了东厂。尽管冯保已经卸任东厂提督一职,但他在东厂还是拥有绝对的人脉与话语权。对于东厂,是从底层到高层的控制都比较有效。只要谈到东厂,无不色变。

    最后,当然还是离不开言官。毕竟这是朝中官员忌惮的存在。

    把关好这三个方面,冯保相信关于努尔哈赤的舆论,很快会朝着他,哦不不,是郑妙谨想要的方向发展。

    如果依他的想法,像对待哱拜一样将努尔哈赤做掉也没什么大不了。

    女真族眼下的实力又无法与大明相抗衡,怕什么?如果建州女真乱了,刚好借助打击女真收拾其他部落。

    这叫乱中取势。

    然而,这只是他的想法,郑妙谨不是这样想的,他不敢违抗。

    因为他知道郑妙谨一旦狠起来,那可要将皇上甩出好几条街。

    这样,京城大街小巷关于任命努尔哈赤的议论风向逐渐变了。

    原来都是质疑与不满的声音,甚至有人又弹劾首辅与吏部尚书。

    抨击他们,一个掌管内阁,一个掌管人事任免,却毫无作为。

    可经过冯保一番操作,人们逐渐意识到,任命努尔哈赤为兵部右侍郎,似乎也有其合理性。

    不说努尔哈赤的军事才能,也不说努尔哈赤仗着是皇上的徒弟。

    人家可是建州女真的统领,而且是统一之后的建州女真各部统领。

    将他调到京师来做官儿,一来杜绝他萌生反明之心,二来借此拉拢其他部落的统领入籍大明。

    还有,这也正是皇上民族政策的彰显。既然皇上决定将各部纳入大明,那就是自己人了,不能再以敌对的姿态去对待各少数民族人。

    这时候对努尔哈越好,越有利于改善与其他各部的关系。

    成百上千年的史实告诉我们,与外族抱持着敌对的姿态,边患的问题永远得不到有效解决。

    历朝历代都一样。

    靠武力征服,只能维持一时,待各部落休养生息发展壮大之后,他们又开始与中原为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