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大明朝表现得尤为明显。

    那不如试着以友好的姿态,欢迎他们进来,与大汉民族融为一体,未免不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

    皇上不正是推行这样的方针吗?

    兴许能永久地解决边患问题呢。

    自皇上坐镇辽东,边外各部落难得的安宁和睦,辽东再无战事了。

    让努尔哈赤来京城做高官,体现了皇上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远见。

    给努尔哈赤大官做又能如何?

    之所以反对,一是反对努尔哈赤是外族人。可皇上明确有旨,以后“外族”指外国势力,而不指向少数民族。

    二是反对努尔哈赤凭什么上来就做兵部右侍郎,这样乱了规矩。然而皇上什么时候在意过规矩?

    从逐步切断对皇亲国戚的无条件供给,到任命驸马严永凡做官,到清田均田,再到接纳女真族、蒙古族……

    那一项政策“规矩”过?

    兴许大家现在也都看出来了,皇上非但不遵守不在意规矩,反而有心挑战那一切貌似并不合理的规矩,仿佛誓要破除一切规矩的桎梏。

    这才是皇上。

    任命努尔哈赤做高官,不过是皇上政策的冰山一角而已。

    与整个改革的进程相比,又显得有多重要呢?不过如此。

    这样一想,还有什么不能接受的?

    在皇上眼里,似乎一切皆有可能。

    当然,重要的不是看皇上“另类”,而是要看政策所带来的“政绩”。

    皇上执政以来的“政绩”不用多说,官员们高兴,天下百姓更高兴。

    不高兴的恐怕只有皇亲国戚与士绅地主那些豪强大户人家。

    可那些人太富裕,吃得太饱了,不是应该吐出来一些吗?不患寡而患不均是千古不灭的宗旨。

    如果能解决边患,任命一个努尔哈赤做兵部右侍郎算什么?

    由于边患,大明可谓伤筋动骨,但最后问题却始终未能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