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莱德肖的确有些目瞪口呆,直到李轩确认的再次点了点头,才相信对方不是在开玩笑。他并不是没想过自己的公司未来可能会被收购,但从未想过被一家来自香港的企业收购,既是他的老板是世界首富。
虽然rca公司的拳头产品电视机,在美国的销售份额越来越小,但实际上rca公司的市值依旧高达40亿美元。别看李轩贵为世界首富,拥有70亿美元的资产,只需拿出一半多一点的身家就能买得起rca公司。
但实际上事情却远没有那么简单,虽说rca公司的总市值只有40亿美元,但想要说服股东们卖出股票肯定要溢价收购,实际付出的代价能控制在50亿美元之内就谢天谢地。
而想要短时间内筹集50亿美元,李轩至少要把名下的产业卖掉一大半,才能筹集如此巨额的一笔资金。但他持有的艾康电脑公司、计算机园地公司、东方游戏公司、东方研究院等,无论哪一家不都是明日之星!
卖掉他们去换购一家电视机制造商,而且是已经把自己的液晶研发项目卖掉的电视机公司。这种傻事只有脑袋被门夹过的人才会干得出来!难道李轩的脑袋被门夹过了?当然不是,他现在很清醒!
根据李轩身后智囊团的分析,别看rca公司被全美国人认知的是它的电视机和收音机产品,但实际上它40亿美元的市值中,至少有25亿要算在他的广播电视业务之上。全美三大公共电视网之首的nbc(全国广播公司),就是rca的独资子公司。而电视机业务的价值最多也就占五六亿美元,剩下的十亿美元是其他杂七杂八的业务。
“布莱德肖先生,请别急着拒绝,我认为rca公司的未来在亚洲,只有亚洲才能帮助这家百年老店重续辉煌。因为这里不但能提供更廉价的劳动力,而且本身迅速发展的经济,也正在形成一个仅次于北美、欧洲和日本的新兴消费市场。
比如我们现在所站着的这片土地,四年前这里还是一座破败的渔村,而现在它已经有一座新兴城市的雏形。红色中国正在以一种,比过去三十年都更为开放的姿态在拥抱世界。
也许外国公司想进入这个有些封闭的市场并不容易,但与中国拥有相同文化背景的香港人却更能适应和变通!而以中国超过10亿的庞大人口基数,这里能提供最廉价的人力资源,也有发展成新兴巨大消费市场的潜力!
想要抓住亚洲崛起的节拍,融入一家来自亚洲的跨国企业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东方电子公司并不是一家典型意义上的香港企业,而更像是一家制造工厂位于香港及其周边地区的国际公司。东方电子最大的市场来自于美国,多家重要的子公司都设立在美国,研发中心更是遍布全世界。
东方电子是一家新兴公司,但我毫不谦虚的说,它的营收能力比rca公司这家老牌企业强好几倍,即使与美国财富五百强排名前十的公司相比也毫不逊色!但东方公司毕竟是一家创立不到五年的公司,它缺乏坚磐如山的底蕴。
日本公司能够把日本本土市场当作退路,因此它们可以毫无底线的在美国与美国企业展开价格绞杀战。而欧洲企业则可以把欧洲市场当做是它们的后花园。比如空客公司更是有英、法、德三国政府在背后齐力支持,来与波音、麦道等美国公司展开全球竞争。
而东方电子公司却是一家依靠技术崛起的纯粹商业公司。香港不但本地市场狭小,而且现在混沌的中英政治局势非但不能给它任何帮助,反而在拖其后腿。因此,东方电子公司需要rca在美国的深厚底蕴,来帮助它稳固北美这个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市场!”李轩盯着布莱德肖,非常诚恳的说道。
当天的晚宴虽然是陆秦天代表合资显像管厂,设宴为李轩和布莱德肖接风洗尘,但深海特区的市长吴南身特意赶来出席,毕竟rca公司也算是美国知名的大型集团。
但布莱德肖显然没把注意力放在晚宴的中国美食上,在其他人看来兴致不高的他,可能是旅途过于劳累。毕竟rca代表团从纽约经东京转机飞抵香港,来不及做休整就直接来到深海市的工厂参观考察。
rca公司的一行人可能连时差都还没调整过来。而布莱德肖也果断的拒绝了,陆秦天安排的晚宴后的娱乐活动。其实只有李轩心里最明白,这位rca公司的董事长并不是因为精力不济,而是被他晚宴开始前的一句话所震撼了。
对方估计整个晚宴上,都在思考东方公司收购rca的可能性。而晚宴结束后,布莱德肖果然在第一时间,邀请李轩去自己的客房详谈。这才有了他之前长长的一番论述。
从七十年代末开始,美国企业之间的并购在资本市场的推波助澜下,开始变得日趋活跃。以前企业之间还都是非常友好的协商达成善意并购,但在摩根士丹利、高盛等投行的挑动下,恶意并购迅速成为主流。
传统的善意并购时,并购双方的管理层先达成收购条款,然后被收购方再把协议的细节提交给股东们进行选择,如果表决通过,那么收购协议就可以正式执行。
但所谓的恶意并购就是被收购方的管理层拒绝收购提议,收购方强行通过在公开市场上收购足够的股权来达成目的。这种情况下,被收购方的管理层往往会做出激烈反应,即使最终实现收购,也会付出巨大代价。
比如在去年刚刚由全美著名的并购律师马丁利普顿,为一家被收购企业发明的毒丸计划。
所谓毒丸计划,具体的解释就是股权摊薄反收购措施。在收购方触动毒丸计划设置的前提条件时(比如收购股份达到20),被收购企业就会自动向普通股股东,配售低于市场价值的优先股。
而收购方自然是被排除在配售计划之外的,这样他们手中已经购得的股权就会被迅速稀释。而当他们想要继续收购时,必须在原有股价基础上溢价付出企业配售优先股出让的利益,这样就大大提高了收购成本。
虽然rca公司的拳头产品电视机,在美国的销售份额越来越小,但实际上rca公司的市值依旧高达40亿美元。别看李轩贵为世界首富,拥有70亿美元的资产,只需拿出一半多一点的身家就能买得起rca公司。
但实际上事情却远没有那么简单,虽说rca公司的总市值只有40亿美元,但想要说服股东们卖出股票肯定要溢价收购,实际付出的代价能控制在50亿美元之内就谢天谢地。
而想要短时间内筹集50亿美元,李轩至少要把名下的产业卖掉一大半,才能筹集如此巨额的一笔资金。但他持有的艾康电脑公司、计算机园地公司、东方游戏公司、东方研究院等,无论哪一家不都是明日之星!
卖掉他们去换购一家电视机制造商,而且是已经把自己的液晶研发项目卖掉的电视机公司。这种傻事只有脑袋被门夹过的人才会干得出来!难道李轩的脑袋被门夹过了?当然不是,他现在很清醒!
根据李轩身后智囊团的分析,别看rca公司被全美国人认知的是它的电视机和收音机产品,但实际上它40亿美元的市值中,至少有25亿要算在他的广播电视业务之上。全美三大公共电视网之首的nbc(全国广播公司),就是rca的独资子公司。而电视机业务的价值最多也就占五六亿美元,剩下的十亿美元是其他杂七杂八的业务。
“布莱德肖先生,请别急着拒绝,我认为rca公司的未来在亚洲,只有亚洲才能帮助这家百年老店重续辉煌。因为这里不但能提供更廉价的劳动力,而且本身迅速发展的经济,也正在形成一个仅次于北美、欧洲和日本的新兴消费市场。
比如我们现在所站着的这片土地,四年前这里还是一座破败的渔村,而现在它已经有一座新兴城市的雏形。红色中国正在以一种,比过去三十年都更为开放的姿态在拥抱世界。
也许外国公司想进入这个有些封闭的市场并不容易,但与中国拥有相同文化背景的香港人却更能适应和变通!而以中国超过10亿的庞大人口基数,这里能提供最廉价的人力资源,也有发展成新兴巨大消费市场的潜力!
想要抓住亚洲崛起的节拍,融入一家来自亚洲的跨国企业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东方电子公司并不是一家典型意义上的香港企业,而更像是一家制造工厂位于香港及其周边地区的国际公司。东方电子最大的市场来自于美国,多家重要的子公司都设立在美国,研发中心更是遍布全世界。
东方电子是一家新兴公司,但我毫不谦虚的说,它的营收能力比rca公司这家老牌企业强好几倍,即使与美国财富五百强排名前十的公司相比也毫不逊色!但东方公司毕竟是一家创立不到五年的公司,它缺乏坚磐如山的底蕴。
日本公司能够把日本本土市场当作退路,因此它们可以毫无底线的在美国与美国企业展开价格绞杀战。而欧洲企业则可以把欧洲市场当做是它们的后花园。比如空客公司更是有英、法、德三国政府在背后齐力支持,来与波音、麦道等美国公司展开全球竞争。
而东方电子公司却是一家依靠技术崛起的纯粹商业公司。香港不但本地市场狭小,而且现在混沌的中英政治局势非但不能给它任何帮助,反而在拖其后腿。因此,东方电子公司需要rca在美国的深厚底蕴,来帮助它稳固北美这个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市场!”李轩盯着布莱德肖,非常诚恳的说道。
当天的晚宴虽然是陆秦天代表合资显像管厂,设宴为李轩和布莱德肖接风洗尘,但深海特区的市长吴南身特意赶来出席,毕竟rca公司也算是美国知名的大型集团。
但布莱德肖显然没把注意力放在晚宴的中国美食上,在其他人看来兴致不高的他,可能是旅途过于劳累。毕竟rca代表团从纽约经东京转机飞抵香港,来不及做休整就直接来到深海市的工厂参观考察。
rca公司的一行人可能连时差都还没调整过来。而布莱德肖也果断的拒绝了,陆秦天安排的晚宴后的娱乐活动。其实只有李轩心里最明白,这位rca公司的董事长并不是因为精力不济,而是被他晚宴开始前的一句话所震撼了。
对方估计整个晚宴上,都在思考东方公司收购rca的可能性。而晚宴结束后,布莱德肖果然在第一时间,邀请李轩去自己的客房详谈。这才有了他之前长长的一番论述。
从七十年代末开始,美国企业之间的并购在资本市场的推波助澜下,开始变得日趋活跃。以前企业之间还都是非常友好的协商达成善意并购,但在摩根士丹利、高盛等投行的挑动下,恶意并购迅速成为主流。
传统的善意并购时,并购双方的管理层先达成收购条款,然后被收购方再把协议的细节提交给股东们进行选择,如果表决通过,那么收购协议就可以正式执行。
但所谓的恶意并购就是被收购方的管理层拒绝收购提议,收购方强行通过在公开市场上收购足够的股权来达成目的。这种情况下,被收购方的管理层往往会做出激烈反应,即使最终实现收购,也会付出巨大代价。
比如在去年刚刚由全美著名的并购律师马丁利普顿,为一家被收购企业发明的毒丸计划。
所谓毒丸计划,具体的解释就是股权摊薄反收购措施。在收购方触动毒丸计划设置的前提条件时(比如收购股份达到20),被收购企业就会自动向普通股股东,配售低于市场价值的优先股。
而收购方自然是被排除在配售计划之外的,这样他们手中已经购得的股权就会被迅速稀释。而当他们想要继续收购时,必须在原有股价基础上溢价付出企业配售优先股出让的利益,这样就大大提高了收购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