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急切地想要与郭太后联姻,是有着很重要的原因的,如今朝中的政治格局已经很是明了了,许多的豪门士阀站到司马家这边,他们结成了初步统一的联盟,来对抗以曹爽为首的曹氏宗族势力。
其实曹氏宗室和世家门阀的明争暗斗,由来已久,在曹操的时代,就曾扶植宗族势力,打压世家豪门,曹操争雄天下,曹氏宗族一直是曹操最为坚实的后盾,涌现出了一大批的实力派名将。
而曹丕称帝时,为了得到世家大族的支持,重用陈氏荀氏司马氏这些门阀,虽然顺利地登上了皇帝宝座,但也给曹魏的江山社稷埋下了隐患。
到了曹叡时期,曹氏宗室人才凋零,曹休曹真先后辞世,面对吴蜀两国咄咄逼人的进攻,曹叡不得不起用满宠和司马懿这些外姓大臣攘内安外,自然也让士家势力,愈发地坐大了。
不过在曹叡临崩之前,总算是想起了曹氏宗族,最先设定了一个以燕王曹宇为首的宗族五人辅政名单,不过最终还是因为种种原因被弃用了,司马懿幸运地搭上了末班车,成为了辅政大臣,不过在他之上,首辅大臣的位置还是宗室子弟曹爽的。
曹爽正是倚仗着首辅大臣的名头,任用亲信,排除异己,把持朝政,大权独揽,虽然把朝廷上下搞得乌烟瘴气,但是从目前的形势来看,曹爽把持着兵权和政权,在朝中一副唯我独尊,他人谁能奈之若何的模样。
司马懿野心勃勃,否则他就不会去豢养死士,处心积虑地培植势力了,不过他的所做所为,还是建立在自保的基础上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此刻的司马懿,或许想的还是如何去应对曹爽的排挤进行反击,至于谋朝纂位的心思,不能说没有,但最起码是并没有明确起来的。
但是想要对付大权独揽的曹爽,仅凭司马家自家的实力以及与他同气连枝的士家势力,显然还是不够的,所以司马懿才把目光瞄向了当朝太后郭太后。
郭太后出生于西平郡,郭家是西平的一个世家大族,不过郭氏入宫却并非是天子与士家联姻,而是郭家在西平叛乱被朝廷剿灭后被抄没入宫的,说起来郭氏的地位有点惨,是被当做战利品上贡入朝的。
不过郭氏入宫之后,受到了曹叡的宠幸,曹叡好男风,又有喜新厌旧的习惯,废了毛皇后,改立了郭氏为皇后。不过郭氏还没当上皇后几天,曹叡便已崩殂,曹芳即位,郭皇后也就顺理成章地晋升为郭太后了。
曹芳继位,尊皇后郭氏为皇太后,所居宫殿称为永宁宫。并追谥皇太后郭氏的父亲郭满为西都定侯,以郭太后叔父郭立之子郭建承袭其爵位;封郭太后的母亲杜氏为郃阳君。
郭太后的伯父郭芝调任散骑常侍、长水校尉,叔父郭立为宣德将军,皆封列侯。郭建之兄郭德,被敕命为文昭甄皇后已死的从孙甄黄之子,并承袭明帝亡女平原懿公主的爵位,封为平原侯,改姓甄氏。甄德与郭建二人同为镇护将军,都封为侯,共同负责京师警卫。
虽然说这个时代的外戚已经没有汉代的外戚那么风光了,但仍然是曹魏政坛上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尤其是在这种主上幼弱的情况下,郭太后一系,自然成为曹氏宗族和世家大族之间的第三支力量,成为司马懿最为想拉拢的对象。
而拉拢的方式最为可靠的手段就是联姻,当初司马懿给司马师司马昭联姻的对象就是世家大族羊家和王家,只不过因为曹亮的搅局,导致司马师到现在还打着光棍。
到不是说司马师缺女人,毕竟以司马师的身份,晚上会缺个暖床的女人吗?司马师到现在没有娶妻,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没有合适的对象,不是世家豪门,不能给司马家带来明确的利益,就不会在司马懿的考虑范围。
不过司马师的声名在上流贵族圈子里算是臭了,没人再愿意把女人嫁给他,所以司马懿的考虑对象,放在了司马师的那几个女儿身上。
夏侯徽在被害之前,一口气给司马师生了五个女儿,这五个女儿如今也渐渐长大成人,最大的司马如已经十九岁了,正是到了婚配之时。
以司马家的地位,自然那媒人是踏破了门槛,不过司马懿却一点儿也不急,他要做的,自然是待价而沽,这五个孙女,就等同于是司马懿的五个宝藏,给他们找五个合适的婆家,便可以给司马家带来五个坚定的盟友,这五笔买卖,一向精于算计的司马懿如何能做得亏了。
司马懿确定的第一个孙女婿就是郭太后的堂弟甄德,甄德本姓郭,太和六年,魏明帝的爱女曹淑夭折,追封平原公主,谥懿,与文昭甄皇后(魏明帝母)已故的侄孙甄黄举行冥婚。郭德过继给甄黄夫妇,封平原侯。
如果单论人品才学,甄德只能算是平庸之辈,但司马懿并非是相中了甄德,而是相中了站在甄德身后的郭太后,因为司马懿知道,这个甄德和郭太后姊弟情深,关系莫逆,如果和甄德联姻之后,自然可以和郭太后搭上线,那么对司马家的利益是一个莫大的帮助。
所以司马懿才再三叮嘱司马师,要他抓紧去办妥这桩婚事,现在如此紧迫的形势,多一份助力的话,就等于是平添了不少的机会。
不过司马师却显得有些苦恼,毕竟司马如是自己的亲生女儿,打小就娇生惯养,或许是出于对夏侯徽些许的愧疚吧,司马师对这几个没娘的孩子到也是比较疼爱的。
但是,司马如一听到要把她嫁给甄德的时候,当时就怒了,明确地表示,不愿意!
其实曹氏宗室和世家门阀的明争暗斗,由来已久,在曹操的时代,就曾扶植宗族势力,打压世家豪门,曹操争雄天下,曹氏宗族一直是曹操最为坚实的后盾,涌现出了一大批的实力派名将。
而曹丕称帝时,为了得到世家大族的支持,重用陈氏荀氏司马氏这些门阀,虽然顺利地登上了皇帝宝座,但也给曹魏的江山社稷埋下了隐患。
到了曹叡时期,曹氏宗室人才凋零,曹休曹真先后辞世,面对吴蜀两国咄咄逼人的进攻,曹叡不得不起用满宠和司马懿这些外姓大臣攘内安外,自然也让士家势力,愈发地坐大了。
不过在曹叡临崩之前,总算是想起了曹氏宗族,最先设定了一个以燕王曹宇为首的宗族五人辅政名单,不过最终还是因为种种原因被弃用了,司马懿幸运地搭上了末班车,成为了辅政大臣,不过在他之上,首辅大臣的位置还是宗室子弟曹爽的。
曹爽正是倚仗着首辅大臣的名头,任用亲信,排除异己,把持朝政,大权独揽,虽然把朝廷上下搞得乌烟瘴气,但是从目前的形势来看,曹爽把持着兵权和政权,在朝中一副唯我独尊,他人谁能奈之若何的模样。
司马懿野心勃勃,否则他就不会去豢养死士,处心积虑地培植势力了,不过他的所做所为,还是建立在自保的基础上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此刻的司马懿,或许想的还是如何去应对曹爽的排挤进行反击,至于谋朝纂位的心思,不能说没有,但最起码是并没有明确起来的。
但是想要对付大权独揽的曹爽,仅凭司马家自家的实力以及与他同气连枝的士家势力,显然还是不够的,所以司马懿才把目光瞄向了当朝太后郭太后。
郭太后出生于西平郡,郭家是西平的一个世家大族,不过郭氏入宫却并非是天子与士家联姻,而是郭家在西平叛乱被朝廷剿灭后被抄没入宫的,说起来郭氏的地位有点惨,是被当做战利品上贡入朝的。
不过郭氏入宫之后,受到了曹叡的宠幸,曹叡好男风,又有喜新厌旧的习惯,废了毛皇后,改立了郭氏为皇后。不过郭氏还没当上皇后几天,曹叡便已崩殂,曹芳即位,郭皇后也就顺理成章地晋升为郭太后了。
曹芳继位,尊皇后郭氏为皇太后,所居宫殿称为永宁宫。并追谥皇太后郭氏的父亲郭满为西都定侯,以郭太后叔父郭立之子郭建承袭其爵位;封郭太后的母亲杜氏为郃阳君。
郭太后的伯父郭芝调任散骑常侍、长水校尉,叔父郭立为宣德将军,皆封列侯。郭建之兄郭德,被敕命为文昭甄皇后已死的从孙甄黄之子,并承袭明帝亡女平原懿公主的爵位,封为平原侯,改姓甄氏。甄德与郭建二人同为镇护将军,都封为侯,共同负责京师警卫。
虽然说这个时代的外戚已经没有汉代的外戚那么风光了,但仍然是曹魏政坛上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尤其是在这种主上幼弱的情况下,郭太后一系,自然成为曹氏宗族和世家大族之间的第三支力量,成为司马懿最为想拉拢的对象。
而拉拢的方式最为可靠的手段就是联姻,当初司马懿给司马师司马昭联姻的对象就是世家大族羊家和王家,只不过因为曹亮的搅局,导致司马师到现在还打着光棍。
到不是说司马师缺女人,毕竟以司马师的身份,晚上会缺个暖床的女人吗?司马师到现在没有娶妻,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没有合适的对象,不是世家豪门,不能给司马家带来明确的利益,就不会在司马懿的考虑范围。
不过司马师的声名在上流贵族圈子里算是臭了,没人再愿意把女人嫁给他,所以司马懿的考虑对象,放在了司马师的那几个女儿身上。
夏侯徽在被害之前,一口气给司马师生了五个女儿,这五个女儿如今也渐渐长大成人,最大的司马如已经十九岁了,正是到了婚配之时。
以司马家的地位,自然那媒人是踏破了门槛,不过司马懿却一点儿也不急,他要做的,自然是待价而沽,这五个孙女,就等同于是司马懿的五个宝藏,给他们找五个合适的婆家,便可以给司马家带来五个坚定的盟友,这五笔买卖,一向精于算计的司马懿如何能做得亏了。
司马懿确定的第一个孙女婿就是郭太后的堂弟甄德,甄德本姓郭,太和六年,魏明帝的爱女曹淑夭折,追封平原公主,谥懿,与文昭甄皇后(魏明帝母)已故的侄孙甄黄举行冥婚。郭德过继给甄黄夫妇,封平原侯。
如果单论人品才学,甄德只能算是平庸之辈,但司马懿并非是相中了甄德,而是相中了站在甄德身后的郭太后,因为司马懿知道,这个甄德和郭太后姊弟情深,关系莫逆,如果和甄德联姻之后,自然可以和郭太后搭上线,那么对司马家的利益是一个莫大的帮助。
所以司马懿才再三叮嘱司马师,要他抓紧去办妥这桩婚事,现在如此紧迫的形势,多一份助力的话,就等于是平添了不少的机会。
不过司马师却显得有些苦恼,毕竟司马如是自己的亲生女儿,打小就娇生惯养,或许是出于对夏侯徽些许的愧疚吧,司马师对这几个没娘的孩子到也是比较疼爱的。
但是,司马如一听到要把她嫁给甄德的时候,当时就怒了,明确地表示,不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