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被他这一声怒吼的强烈气势所压,顿时哑口无言。
寇准扫视众人,他没想到,他四处备战,流连于军营校场,可他们这些人却又在官家耳边花言巧语,他也终于明白为什么官家一路北上都踌躇满志,在行宫驻跸下来后却迟疑不前了。
“这二十多年来宋辽连年征战,我听说每每辽军南下,边关百姓往往是父母备马妻儿备箭,男儿即刻上马征沙场。百姓们尚且不惧生死保家卫国,想不到你们一个个食民俸禄,到了紧要关头却怂恿官家南逃!血气全无,令人唾弃!”
他的情绪饱满深厚,转眼就渲染了整个行宫。
数落完众人,他又转头向着官家,目光炯炯射人,官家避开他的目光,可他的声音还是铿锵如铋跞传了过来,“堂堂大宋的一国之君,对澶州将士的烈战坐贻聋瞽,对花言巧语倒是洗耳恭听!”
王钦若气弱声细地嘀咕道,“如今王超所率援军未至,何必让官家渡河犯险呢?”
眼见寇准一人这么轮番训斥众臣与皇帝,他抑制不住内心的不服,于是壮着胆子回怼了这一句,可是又不敢太大声,但此刻屋里鸦雀无声,纵然他小声嘀咕,寇准还是听到了。
“犯险?我们一路从汴京过来,就是要跟辽军决一死战,如今辽军都在北城,那一对契丹母子亲自击鼓壮势,如果官家不去北城,此行的意义何在?不入北城,不足以鼓舞士气,不入北城,不足以震慑敌军!”
“官家,寇老言之有理。”
大将高琼也劝将道,“再说了,城北的将士现在正以热血相泼,随军将士的一家老小都在京城,他们怎么可能抛弃妻子随官家只身前往什么昇州或益州?如果官家决定迁都,那必将军心大乱!”
他腰间带着三百来斤的至宝--—双锤,倒像是挂了两根狗尾巴草一样悠悠然。
“高将军,竟然敢对官家无礼!”
枢密院事冯拯突然高声呵责高琼,高琼一愣,如果他方才这一番话就算无礼,那寇准先前的话就是无礼至极了,可他当时却什么都没说。
高琼也怒了,驳斥道,“我高琼是粗人,只会舞刀弄枪,如今辽军欺我边疆,我劝官家出征,我自当誓死抵抗全力杀敌,马革裹尸也在所不惜。我不像冯大人,会耍笔杆子写文章,不然,你写篇文章击退敌军,我就不再多说一句。”
他年少误入盗途,在问斩之际却突然大雨滂沱,因而得以逃脱,后来参军入伍,加入了先皇太宗的麾下,和他一起北伐,常年做边关统帅,可官家即位后,念他年老,让他入京做文官,这在别人看来是无上荣耀的事,可他却闷闷不乐,老马念战,在京中他浑身是胆却无处可使。
咸平二年,辽军南下入侵,萧太后领兵抵达狼山一带,他按耐不住面谒圣上请求去边关应战,后来辽军撤兵后他又被调回京都任职,管理禁卫军。他虽然做得不错,官家还多次当面夸奖,可是他还是心念边关的岁月,他倒是羡慕他在辽州做刺史的儿子,可以驰骋沙场。
这下,辽军再次南下,他自然不会错过机会,尽管他已年至古稀,仍主动请缨来前线。
如今他已年过七十,体能相比年轻时肯定是下降了,但是丰富的作战经验是不会随着老去而消失的,更何况,只要还有冲动、还有热情,那就是最好的状态。
为何要把年龄和身体等同于能力?
“报!”
随着一声长谒,一人几乎是扑将而至,“官家!前方传来消息!大将高亮在澶州城外战败,陶老王妃为了不让高将军落入敌手,下令射杀了他!”
在场的人无不震惊。
“官家,陶老王妃年迈古稀,以仅仅三万之众对抗契丹二十万大军,死守澶州三月有余,眼下宁愿亲眼射杀部下都不愿开门,为的就是等援军,守住澶州,拱卫京师!那北城的将士也有许多是含金玉出生的富家子弟,或是良将门第翩翩少年郎,他们不畏生死奔赴战场......”
寇准扫视众人,他没想到,他四处备战,流连于军营校场,可他们这些人却又在官家耳边花言巧语,他也终于明白为什么官家一路北上都踌躇满志,在行宫驻跸下来后却迟疑不前了。
“这二十多年来宋辽连年征战,我听说每每辽军南下,边关百姓往往是父母备马妻儿备箭,男儿即刻上马征沙场。百姓们尚且不惧生死保家卫国,想不到你们一个个食民俸禄,到了紧要关头却怂恿官家南逃!血气全无,令人唾弃!”
他的情绪饱满深厚,转眼就渲染了整个行宫。
数落完众人,他又转头向着官家,目光炯炯射人,官家避开他的目光,可他的声音还是铿锵如铋跞传了过来,“堂堂大宋的一国之君,对澶州将士的烈战坐贻聋瞽,对花言巧语倒是洗耳恭听!”
王钦若气弱声细地嘀咕道,“如今王超所率援军未至,何必让官家渡河犯险呢?”
眼见寇准一人这么轮番训斥众臣与皇帝,他抑制不住内心的不服,于是壮着胆子回怼了这一句,可是又不敢太大声,但此刻屋里鸦雀无声,纵然他小声嘀咕,寇准还是听到了。
“犯险?我们一路从汴京过来,就是要跟辽军决一死战,如今辽军都在北城,那一对契丹母子亲自击鼓壮势,如果官家不去北城,此行的意义何在?不入北城,不足以鼓舞士气,不入北城,不足以震慑敌军!”
“官家,寇老言之有理。”
大将高琼也劝将道,“再说了,城北的将士现在正以热血相泼,随军将士的一家老小都在京城,他们怎么可能抛弃妻子随官家只身前往什么昇州或益州?如果官家决定迁都,那必将军心大乱!”
他腰间带着三百来斤的至宝--—双锤,倒像是挂了两根狗尾巴草一样悠悠然。
“高将军,竟然敢对官家无礼!”
枢密院事冯拯突然高声呵责高琼,高琼一愣,如果他方才这一番话就算无礼,那寇准先前的话就是无礼至极了,可他当时却什么都没说。
高琼也怒了,驳斥道,“我高琼是粗人,只会舞刀弄枪,如今辽军欺我边疆,我劝官家出征,我自当誓死抵抗全力杀敌,马革裹尸也在所不惜。我不像冯大人,会耍笔杆子写文章,不然,你写篇文章击退敌军,我就不再多说一句。”
他年少误入盗途,在问斩之际却突然大雨滂沱,因而得以逃脱,后来参军入伍,加入了先皇太宗的麾下,和他一起北伐,常年做边关统帅,可官家即位后,念他年老,让他入京做文官,这在别人看来是无上荣耀的事,可他却闷闷不乐,老马念战,在京中他浑身是胆却无处可使。
咸平二年,辽军南下入侵,萧太后领兵抵达狼山一带,他按耐不住面谒圣上请求去边关应战,后来辽军撤兵后他又被调回京都任职,管理禁卫军。他虽然做得不错,官家还多次当面夸奖,可是他还是心念边关的岁月,他倒是羡慕他在辽州做刺史的儿子,可以驰骋沙场。
这下,辽军再次南下,他自然不会错过机会,尽管他已年至古稀,仍主动请缨来前线。
如今他已年过七十,体能相比年轻时肯定是下降了,但是丰富的作战经验是不会随着老去而消失的,更何况,只要还有冲动、还有热情,那就是最好的状态。
为何要把年龄和身体等同于能力?
“报!”
随着一声长谒,一人几乎是扑将而至,“官家!前方传来消息!大将高亮在澶州城外战败,陶老王妃为了不让高将军落入敌手,下令射杀了他!”
在场的人无不震惊。
“官家,陶老王妃年迈古稀,以仅仅三万之众对抗契丹二十万大军,死守澶州三月有余,眼下宁愿亲眼射杀部下都不愿开门,为的就是等援军,守住澶州,拱卫京师!那北城的将士也有许多是含金玉出生的富家子弟,或是良将门第翩翩少年郎,他们不畏生死奔赴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