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大亚湾的石油化工一体化项目基地已经是国家建设的头号工程,尤其这项工程是会涉及到七十亿美金的巨大投资,国内更是调集了无数的人力物力,并且本来今年计划准备复工的十几项石化工程以及炼油厂化肥厂等等也全部停工,所有资源和人力全部集中到了大亚湾石化基地!

    东星石化的大亚湾一期工程投资将近9亿美金,三期总投资超过20亿美金,国内三大石化基地的总投资更是高达70亿美元的巨额外汇!

    这项投资也是距今为止外资企业在国内最大时间最长的一笔投资项目,随着工程上马开工建设国内外的媒体纷纷聚焦了中国!

    国内高层更看重的是这项投资在国际上以及港澳台地区所能够带来的积极影响,对于外商对于国内的发展其深远的意义和带动作用是无可估量的!

    东星集团的大规模外汇投资以及中国对其开放事关民生经济的重要领域,这种胸襟表明了中国政府改革开放的决心和魄力,也表明了中国迈向世界的步伐正在加快!

    在距离上大亚湾石化基地离着香港如此之近,随着工程进展和建设进度的加快也受到了港澳地区广泛关注,甚至t地区也进行了报道。

    台塑的王永庆也关注了东星集团的石化投资项目,暗暗为t石化工业的未来忧心之时也惊讶于东亚地区产生了一个如此强劲的对手!

    在目前t地区的石化工业不景气的时期,台塑的当家人王永庆寄希望于进入美国市场使台塑迈出小小的t真正的国际化。他在发现东星集团在大陆的石化巨额投资的消息后,马上找来了关于这家企业的资料,大规模石化投资只要坚持下来将来就是一本万利的买卖,完全不用担心产品销量和营业额的问题,因为这种企业是资源型制造者掌握着市场的话语权,这样的对手极有可能在将来成为台塑在东亚的强力竞争者!

    王永庆对东星集团和林强生了解之后,这才赫然发现原来对手不仅不简单而且实力相当强大。此前在美国也有经理向他提醒,有另一家华人企业涉足美国石化工业,与台塑的中庸思想稳健风格相比另一家则更像是纯正的美式公司。其对待经营不善的中小石化企业大胆的进行重组并购吸收其技术扩张实力,为了缩减运营成本也毫不留情的进行裁员,干脆的砍掉了没有市场前景的业务。

    以前王永庆对这家企业根本没有在意,觉得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投机者而现在他不这么看了。看其在大陆的庞大投资就是一个很难缠的对手!

    香港各家媒体也纷纷对大亚湾石化基地的建设进行了仔细报道,有评论员分析这座工厂的投产对中国南方地区以及整个中国的经济带动作用不可估量。很多经济专家也纷纷预测,随着东星石化基地项目的顺利完工,中国华南地区的轻工业会迎来一波很强劲的发展势头,香港的轻工业制造能力即将发生转移!

    香港经济在82、83年房地产泡沫破灭和中英谈判的双重打击之下迅速跌落。房地产业的跌幅甚至超出了理性价位跌进了谷底!

    1982年底,香港楼价比1981年下跌60%,1983年房地产市场全面崩溃。直到1984年9月,“中英联合声明”签署后,市场才重新复苏。

    实际上在今年早期香港股市就迎来了低价位的反弹,随着香港经济的转好,许多跌得很惨的地产地皮也迎来了一波小小的上涨浮动。

    很多香港的企业主已经看出来了,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加深势必会吸引大量的外商投资,大陆无论是地皮还是人工都极其低廉,香港工人月工资已经突破3000元而内地工人月工资才不到百元。在这波香港经济危机之后很多企业主开始了另作打算。正好趁机转移生产基地。

    加之港英政府建设金融型香港的计划启动,制造业在香港越来越难以为继,用工成本和房租成本的不断攀升逼迫香港许多制造业纷纷把目光瞄准了近在咫尺的特区。很多香港人看到东星石化工业基地的工程开幕以及经济专家对未来的分析预测,轻工业尤其是纺织塑料领域的资方已经偷偷的开始行动了!

    他们停掉了在香港的工厂来到还是大片荒地的特区进行实地考察,很多人已经考虑好了要把工厂建在这里,就等待着大亚湾东星石化工厂建成运行后把设备全部迁到特区了。

    而在国内方面来讲也极其欢迎东星集团的巨量外汇投资,中国去年的外汇储备首次突破50亿美元,但离着实际需求仍然很远,同时存在着百亿美元的外汇赤字。国内外汇紧缺,70亿美元的投资就像一场及时雨一样充盈了中国的外汇口袋。

    埃克森石化公司为项目提供了30万吨乙烯工程的“心脏”装置裂解气压缩机。这个顶尖高科技装备需要在极严酷的环境下工作,其罐体采用耐低温耐高压材料制造,中国目前还无法制造这样的设备,无论在材料和制造技术上都有难度。往常的压缩机也都是采用的国外产品。

    由沈鸿总工亲自负责中方企业的生产组织工作和整个项目的建设,他在国内上众多的石油化工厂进行调研组织设备的生产,像大庆石油总厂、兰州化学厂、燕山石化这些老牌的企业都参与了进来,参加制造的企业还有中石油石化总公司以及石化部等多个单位,总共涉及设备生产制造企业超过千家!

    原燕山石化总厂的杨浚,是国内化工技术和科技管理专家。作为新中国大型石油化工工业的开拓者之一也被请到了东星石化公司作为特聘顾问。他是胡建人对大亚湾这里的气候条件也很适应。老头已经六十岁左右现任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兼局长。

    此前,杨浚与科委其他领导开展的计算机应用工作,开中国应用微型计算机之先河,林强生的几家电脑公司进入中国后为了推广微型计算机就和国科委打过交道,杨浚也见过林强生。

    但那时林强生还不知道杨老原来是一位真正的化工专家,而且是国内不可多得的生产组织管理者。他与沈鸿相互配合,一个主外一个主内相互配合起来倒是相得益彰,但二老毕竟年龄大了林强生也不想他们操劳。所以调派了很多副手帮助他们代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