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好!”雷斯吉宁教授匆匆走进维克多·孔多利亚大学研究所,他的心情并不如表面上那么好看。

    有人给了他一个向上爬的机会,与此同时,他也要相应的证明自己的价值。

    尽管他慧眼识英雄,手下不仅有比屋定真帆这样精明的助手,更有牧濑红莉栖那种仅18岁就在国际杂志上发表过论文的天才少女学生。

    但他还是不满足,因为那不是他,仅仅只是他的学生而已。

    或许有人提到他会说一句:雷斯吉宁教授?我知道啊,那个发现了两名天才的伯乐教授。

    现在早已经不是千里马易得,伯乐难寻的年代了。雷斯吉宁教授深知自己的不足:他已经渐渐开始只能仰望后辈的身影了。

    人工智能还没有彻底完善,这不足以成为他的筹码。

    唯有真正成功的人工智能,才能使他有着一丝向上爬的资本。

    然而实验已经进入了瓶颈阶段,雷斯吉宁教授尽管心急如焚,但也不能表露出来。

    比屋定真帆作为他的助手,却囊括了实际操作中的大多数灵感,极大地推动了人工智能项目的进程。

    也正因为如此,雷斯吉宁教授才会毫不犹豫地批准比屋定真帆美曰其名找“灵感”的休假,毕竟自己的前途很有可能就在她身上。

    按照惯例打开电脑,他像往常一样分析起人工智能的实验测试报告。

    虽然这份报告已经不知道被他看了多少遍,但总会有细节没有被注意到。

    很多的科学实验需要偶然,但更多的则是一次又一次不停的实验,试错。

    对许多普通人而言,科学家打败他们的不是天分,而是超乎常人的耐心。

    尽管将仅有的希望都放在比屋定真帆身上,但雷斯吉宁教授并没有忘掉一个科研人员最基本的素质。

    目光飞快扫过一行行数据,今天也是一无所获。

    叹了口气,雷斯吉宁教授准备关掉电脑,好好吃一顿早饭。

    之前的每天上班,他都是满怀着热情,期望能找到那个不起眼的细节,因而时常顾不得吃早饭。

    但热情终有消磨殆尽的时候,今天他决定提前下班。

    雷斯吉宁教授知道附近有一家早餐店的味道很不错,据说店主是中国人。

    “叮咚”却是邮件发送到邮箱的声音。

    雷斯吉宁教授眼前一亮,这也是他与那个人联系的主要方式,收到邮件的声音之所以那么大也是他设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