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斯木身为大军统帅,他本身的存在意义至关重要,当他都已经决定撤退的时候,手下其他的军队当然所有抵抗的心思都立马完全消散了。

    从这个时候开始较量的双方比拼的就是谁的度快了,是哈斯木能够更快的带着大军逃走,还是再次被明军以及乌兹别克的大军追上甚至全歼。

    哈斯木第一个想要逃亡的方向还是克孜勒城,克孜勒城是少有的坚城,只要能够逃进克孜勒城里面,哈斯木便能够尽可能的保存大军的实力甚至是反败为胜。所以这一路上逃亡哈斯木都是想着西北的方向而逃,那个也正是他追赶昔班尼时候的反方向。

    但是哈斯木不知道的是他这这个意图在就在李端澄的预测范围之内,李端澄并没有彻底一战而围歼哈斯木的意图,他的打算就是一步一步的逐渐消耗哈斯木的实力。击溃哈萨克的大军只不过是第一步,在路上埋伏就是第二步了。

    这一次负责埋伏哈斯木的明军将领就是禁军右军总兵狄伯,他早早的便已经埋伏在了哈斯木最可能经过的路上,大军静悄悄的等待着猎物的上钩。

    对于这位年纪有点偏大的老将来说,这可能是他这一辈子最后辉煌的时刻了。

    逃窜的哈萨克大军已经进入到了狄伯的埋伏范围,不过他并没有立即动手,而是在等待,等到出击的最好时机。

    终于,在哈斯木的帅旗出现在他眼中的时候。狄伯开始屏气凝神,哈斯木并没有出现在大军的后面而是出现在了大军的前面。显然这位统帅非常害怕在后面被追兵给追上,所以还是在前面安全一点,这样逃跑的机会就更多一点。

    狄伯眼睛一直紧紧的盯着哈斯木这位年轻的统帅,在他出现在自己正前方的时候狄伯并没有下令进攻,反而是更加的压制大军不要乱动,等待,等待,当哈斯木已经奔过狄伯正前方到时候,进攻的命令终于下达。

    七万埋伏在两侧的明军大军迅出击。狄伯亲自带上人亲自朝着哈斯木的方向追去,而其余的大军则负责围歼敌军。

    本来以为已经摆脱掉追兵的哈斯木看到突然出现的大军,顿时冷汗直流,没想到对方竟然还有多余的兵力埋伏在自己撤退的路上,当下哈斯木二话不说的策马狂奔。虽然自己大部分的大军都还在自己的后面,但是此时的他已经顾不了那多了,自己先逃出去再说。

    看到哈斯木策马狂奔,狄伯突然停了下来,他之所以一开始就追击哈斯木并不是要把他留在这里。而是要吓走对方。现在一个活着的哈斯木显然比一个死了的哈斯木更对大明有用。所以在前来设伏之前李端澄就已经告诫过狄伯即便是有抓住哈斯木的机会也要尽量不被人怀疑的放掉他。

    李端澄的根本目的不在哈斯木,而在于那些跟着哈斯木逃走的大军。尽可能的歼灭哈萨克有生大军才是最为重要的。

    所以这也是狄伯没有在哈斯木出现在自己眼皮底下那个最佳进攻时间进攻而是等到哈斯木快要逃走的时候才下令动进攻的根本原因。

    狄伯的目的就是既要吓走哈斯木,同时也要把哈斯木后面绝大部分的哈萨克大军给留在这里。

    看到哈斯木策马狂奔的样子,狄伯就知道自己成功了,哈斯木逃走了,而他身后的那些大军却被埋伏的明军给堵住了去路。

    事实证明哈斯木之前认为的他已经成功摆脱掉明军追赶只不过是一个假象,当逃跑的哈萨克大军被埋伏的明军堵住去路之后,一直在后面没有影子的追赶的明军突然一瞬之间便冲了上来。

    前后堵截,没过多久,除了跟着哈斯木逃走的那一小部分哈萨克骑兵之外。剩余的大军全都被包围在了距离克孜勒城不远的地方。

    “我们投降……”一个被包围在里面的哈萨克骑兵看到团团重围的敌军,顿时没了反抗的勇气,如果哈斯木还在的话或许他们还有几分抵挡的勇气,但是现在哈斯木已经逃走了,只剩下他们这些普通的士兵成了无头的苍蝇一样,除了急得团团转之外根本就无法组织起来有效的抵挡和反击。

    虽然他们里面还有很多的将领,但是没了哈斯木谁是指挥众多将领们吵作一团。都到这个时候了这些将领竟然开始争权夺利起来了。看到这种情况,其余的士兵们还有什么抵抗的信心?

    明知必死还不如早点投降呢,所以慢慢的当哈萨克大军快要趋于失控边缘的时候,终于有了第一个投降的人。

    有了第一个后面就会有前仆后继的人跟随。围困他们的明军根本就没有进攻,对方就已经完全放下武器投降了。

    最后,里面还在争吵不休的哈萨克将领们一扭头现士兵们读已经开始投降了,顿时众人像是霜打的茄子一样,蔫了。士兵们都已经开始投降了你们还争什么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