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贺若云的脑袋微微摇晃,而后戛然而止,提笔就写,似有所得。

    看背影韦昭都能感觉得到贺若云的轻松畅快。

    与此同时,另一处院落中的吕琦正苦着脸在纸上涂涂改改。

    草草地编了一首诗,韦昭读了两遍,确保起码读着还算顺畅,韵脚也没什么问题就松了口气,至于诗意妙笔什么的见鬼去吧。

    之后,韦昭就开始着手作答兵略题目。

    兵略作答尤其需要慎重,因为这科在武经学结业考核中分量极重。

    其次就是韦昭发现,自己前世的键盘经验并不能简单地套用到这个时代,自己还得和其他监生一般规规矩矩地写。

    先前在国子监上课的时候,韦昭曾经在课堂上提出了‘游击战术’十六字诀,并且还仔细地从孙吴兵法中寻找依据。

    尽管当时得到了博士邓风林的赞许肯定,但实际上这件事并没有传开,也没有引发什么轰动。

    事后韦昭就对此有过分析,游击战术看似新颖,但实际上在孙子兵法中都找得到出处来源,并算不上是令人震惊。

    另外就是,自从战国后期,骑兵开始主导野战走向以来,关于骑兵装备作战的兵略层出不穷。

    而在当年北方胡族大规模南下之时,更是让中原人意识到了,骑兵铁骑的威力。

    多年以来,不论是前唐,还是如今的大周、大燕都保留着大量的轻重骑兵,将之视为战争中取胜的关键。

    甚至在如今的中原依旧迷信重骑兵,也就是具装甲骑的对阵能力。

    所以韦昭当初针对西境前线步兵山地作战的十六字诀,实在难以引人注意。

    所以现在考核上的兵略题目也是如此,韦昭只能尽量依据时代常识,加以个人见解进行作答。

    眼下考核中所出的题目就是,写一篇关于骑战的兵略。

    韦昭思索再三,终于提笔落下。

    重骑兵、轻骑兵的运用要视情况而变,绝不能迷信重骑兵,尤其是在和北方胡族作战之时!

    骑兵优势更多的在于速度,而非披甲冲撞!

    悠悠千余字,韦昭洋洋洒洒写完,放在一旁,继续作答策论。

    策论的题目相当简单而宏大——“平天下之策”。

    这一题目在最近十年中出现过四次之多,这也是韦昭在考核之前就曾仔细研究过的,还曾经就这一题目设想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