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的黄河上游一段,无大船通行。

    小船往来,到了特殊的地方就停了,该搬运货物就搬运货物。

    实在是无法通行,不然是拼命。

    一般是渔民在黄河上捕鱼,不碰浮桥。

    黄河的上游,到‘几’字段的时候,是偏僻地区,都护府、军队驻扎的位置。

    从黄河往上走,需要纤夫。

    黄河没有被彻底利用上,不然从黄河走,水路相连,一口气可以跑到岷山。

    倒腾一段距离的陆路,又是水连水,去益州。

    也就是突厥和吐蕃的造船技术不行,不然人家找到条河,可以直接打到长安。

    从那边往长安属于顺流,黄河利用好了优势很大。

    大唐已往没有轮船,不会选择黄河往上去,绕一圈,距离远,运送东西走陆路。

    现在有轮船,铁索浮桥的在连接两岸的时候,对黄河运输形成了阻碍。

    李隆基找来地图,看一看:“那边的人口少,运输物资要绕个大的几字。”

    “三哥,贸易,黄河过去了,往回来容易,哈密瓜、葡萄干、牲畜。不需要纤夫,路上的消耗是人吃喝,没有牛马吃喝。”

    李易用手在地图上划一下。

    “壶口。”李隆基指头点在最关键的位置。

    “咱的船不大,轮船,一个是在旁边开渠,一个是挂轨道,旱地行船。”

    李易知道壶口瀑布,那里无法行船。

    以前人用旱地行船的方式来解决,船到那里的时候,把船上的物资抬上岸,船也抬上岸,用滚木来走。

    到另一边的时候再放下水,这样就可以通行了。

    不过可以修渠,修一个两米深十米宽的渠,绕,小轮船就过去。

    非要旱地行舟,就加上轨道,铁轨,船卡到位置,人拽上去。

    牲畜也可以帮忙,壶口瀑布的问题便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