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兆府一般是农户看天气好,自己用上两分田,精心照看,很不容易。

    赶上突然连续下雨,气温低,姜会烂,气温高,还要在出苗后浇水。

    在气候和土地不适合的地方种姜,就是将够本。

    在河南道种姜,则是姜够本。

    “百姓不愿意吃鱼,因为鱼太腥了,姜的价钱又贵,指望河南道的姜,百姓无法每天吃,上面不是开始修穿沙漠的路……”

    李易给毕构讲黄河以北地区的气温、土壤、缺水不怕,淋浇呗。

    那边是沙壤,适合种姜,别看纬度稍微高了一点,大唐这个时代,整体气温高。

    不然吐蕃怎么可能大量种植小麦和高粱,李易那个时候的对等位置可无法自然种植,种青稞还凑合。

    “你会种姜?”毕构总觉得事情不会如此简单,他没种过姜。

    只知道把姜埋在沙子里能保存,还能发芽。

    “庄子里快催完芽了,提前一个月开始的,就差运过去分芽种植,很简单。”

    李易点头,并告诉对方,准备完毕。

    “我看你一天都很闲,怎么做那么多的事情。”

    毕构郁闷,李易感觉不忙碌,可一件件事情随时扔出来,还准备得差不多了。

    李易看着毕构:“老毕你继续整天事无巨细全管,到时候我可救不活你。”

    “熬过这阵子就好了,还不是你搞出来的问题多。不在那种不行?太远。”

    毕构说此户部的事情,也挺无奈,他总担心别人干不好。

    值得庆幸的是,每天的饭菜营养搭配不错,爱吃,吃完了还不会坏肚子。

    晚上睡觉之前能泡个热水澡,躺床上就睡着了。

    睡的时候不去考虑难题,想到愁的事情就告诉自己,别怕,有小易,明天去问他,自己愁死也没用。

    据毕构所知,许多大臣都如是想,反正不行的时候有人托底儿。

    “就今年户部种一次,给百姓打个样儿,之后百姓会自己种,大户人家能动心。

    不然还能种的地方是更南边,洋水河边的洋源县,那里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