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这片刻风流后,宫女王氏竟然怀上了龙种。但出人意料的是,万历竟然矢口否认曾经私幸过王氏。只是这否认没有什么效果,皇帝的日常起居包括性生活都有专人记录,万历临幸王氏的事早就被记录在《内起居注》中。实在无可抵赖了,明神宗才红着脸默认了。

    万历对王宫女的临幸只是一时兴起,并不当真,新鲜劲儿一过,便不想负责任,因此他对王氏都没有什么感情。李太后却站在自己的宫女一边,于是十月怀胎后,王氏生下了万历的第一个儿子朱常洛。

    但是事后王宫人虽然被立为恭妃,皇长子朱常洛却一直没有被立为太子。

    万历十四年正月,宠冠后宫的郑妃生下一子,取名朱常洵。郑妃聪明机灵,万历与她情深意笃,一直保持终生。生下朱常洵之后立刻加封郑氏为贵妃。消息传出,如同捅了马蜂窝,立刻引发了士大夫们的汹汹议论,认为皇长子已经五岁,生母未得加封,此时封郑妃是废长立幼的先兆。

    按传统,皇位继承遵守“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传统,正室没有生育,只能由长子继位,不论其母亲地位贵贱。明代士大夫最重礼法,大臣们都已将朱常洛当成太子,现在得知皇帝有意更立太子,登时哗然,群情激昂。

    他们认为,确保皇长子继承大位,是维护祖宗法度,捍卫朝廷立国之本,决不能让步,不安分的分子们开始纷纷上疏。尤其是后来的东林人士,秉持正统,引经据典,义正词严,甚至骂人不带脏字的直斥皇帝私心过重。

    万历恼羞成怒,但也觉得自己于理有亏,就采取拖延的办法,既不说立也不说不立。廷臣见此并不罢休,时刻紧盯皇宫,捕风捉影,宫内稍有风吹草动,即刻上疏论争,就此引出了长达数十年的国本之争。

    刚开始时,万历以皇长子年纪尚幼,等几年后如果皇后确实无出,再行册立。大臣则提出本朝英宗刚四个月大就被册封太子予以反驳。万历不予理睬,后被聒噪烦了,就采取贬调、罚俸甚至廷杖的办法对付廷臣。这却使后来的东林人士的形象大为提高,得到人们的尊重。

    而宣党领袖首辅申时行、王家屏则因态度不够坚决,遭到朝野(主要是东林党)铺天盖地的弹劾臭骂,最终灰溜溜的下台,荣幸的成为由争国本所引发的党争中第一批翻船的人。

    万历二十一年,浙党上台坐庄,王锡爵继任首辅。他吸取前任宣党的教训,顶住压力和皇帝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万历迫于廷臣压力,玩了招避实就虚曲线救国,封常洛为王以示恩宠,但是同时也封皇三子常洵和另一个皇子常浩一并为王,这就是有名的三王并封。

    此事表面上看不分高下,无有偏颇,而其真实意图却昭然若揭,是想将立储事再度搁置,以拖促变。当时皇后无子,万历打的主意是持久战,把皇后拖死,然后扶正郑妃。这样常洵将成为皇嫡子,立为太子将不在有任何障碍。

    王锡爵没能领会其中玄机,又觉得皇帝做出让步已经不易,可以视为士大夫们的胜利,竟然同意。结果下场可想而知,遭到东林党人的更加猛烈的群起痛骂,王锡爵几乎官位不保。次年,万历最终同意皇长子出阁讲学,此时朱常洛已经十三岁了。

    在其后的几年里,廷臣们就立太子事进行了不知疲倦的争论。在前赴后继不计后果的和皇帝对抗中被贬落马的官员不计其数,而明代东林党的开山祖师顾宪成就是其中之一。

    万历二十二年,顾宪成被贬回乡。十年后,他和弟弟在无锡组织了东林书院,开始政治讲学,逐渐形成了一个江南士大夫、朝中廷臣、地方实力派结合在一起的政治集团。这便是后来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东林党。

    廷臣中在十几年争国本中表现活跃,骂声最大的一批人后来都成为了东林党的成员。他们积极的表现自己,猛烈攻击执政的其他党派内阁在位时对于国本原则问题软弱无能的表现。这固然提高了他们的形象,但是也彻底得罪了其他的诸如宣、浙、齐、楚、昆等诸党,为万历后期党争大混战埋下了祸根。

    万历二十九年,前后经过两次“妖书案”的闹剧搅和、饱受了无数明枪暗箭的痛击,郑贵妃已经成为满朝同骂之、天下共讨之的声名狼藉的女人。再加上太后的压力、一批又一批廷臣的车**战,身心俱疲的万历终于顶不住了,宣布册封朱常洛为太子,朱常洵为福王,争国本事件至此终于暂时告一段落。

    但是此时朝中已经形成了以东林党和秦党为一方,宣、浙、齐、楚、昆等诸党联盟为一方的两大对立阵营,双方失去了共同的目标之后,争国本期间所积下来各种恩怨开始集中清算,双方通过京察反复较量长达十余年。

    去年,也就是万历四十五年,经过漫长的斗争,东林党的势力由盛转衰。被宣、浙、昆三党联手扫出朝廷。而此时宫廷内的风波早已再起,郑妃势力和浙党结盟,意图再次将太子拉下台。

    其实朱常洛虽然被立为太子,但其太子位在大臣看来一直不算稳固。一是立为福王的朱常洵并没有及时到洛阳就藩,二是从内廷有流言传出,说皇长子是万历被逼无奈才同意的,早晚还将重新更立太子,甚至有郑贵妃阴谋杀害太子的流言。

    不少大臣吵嚷着让福王立刻就藩,但万历先是不予理睬,后见无法拖延,又提出必须给福王庄田四万顷方能就藩。东林党当时把持内阁,坚决反对,认为这样不合祖制,强征民田,容易激发民变。在叶向高等人的谏言下,万历四十三年三月,万历不得不让福王就藩,所授田地也削减了一半。在福王就藩的第二个月,就发生了著名的梃击案。

    万历四十三年五月,郑贵妃宫内的太监庞保和刘成秘密勾结京畿一带白莲教分支红封会的首领马三道和李守才,派遣刺客张差手持木棒闯入大内东华门,一直打到皇太子居住的慈庆宫,意图行刺太子,后被内监及时捕获。

    对张差梃击太**之事,宫内和朝野引发轩然大波。

    浙党认为是张差疯癫所为;东林党认为是陷害太子的阴谋。联系万历四十一年曾发生郑贵妃的内侍与奸人勾结诅咒皇太子的事件,梃击案牵连到郑贵妃在所难免。万历皇帝极力调解皇太子与郑贵妃的矛盾,一方面怒责郑贵妃,一方面迫使皇太子改变态度,由“张差所为,必有主使”改变为“此事只在张差身上结局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