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
道理已经分析得很清楚了,高务实与朱应桢都同意刘馨的看法,不过他们二人对此的态度却不尽相同。
朱应桢保持之前的态度,笑道:“那就好,那就好,既然是买船运粮,我看这事应该可行。虽说京华的舰船少了载炮会便宜很多,但他既然需要泰山压顶之势,供应军粮的压力必然不小,估计这笔生意不会太小,怎么也是个赚钱的机会。”
但说完这一句,他才忽然想起来卖船本身和他没关系,因为京华船厂是高务实“独资”的,他这句话有点管得太宽。
所以朱应桢连忙打着哈哈补充道:“当然这还是要日新你自己拿主意,我就是转达一下消息。”
高务实笑了笑,照顾他面子地道:“国公哪的话,丰臣秀吉是找海贸同盟商量买船,这可不是务实一人之事。”
朱应桢又打了个哈哈,似乎当真了,又似乎只是为了避免冷场的赔笑。刘馨在一边见了,心里却有些感慨。
高务实当初拉拢这群勋贵的时候,说实话她并不看好,觉得这么一群废物,拉拢过来没准反而是累赘,很可能是“我们这边的意大利人”。
没想到高务实还真是个废物利用方面的人才,生生用一个北洋海贸同盟把他们给圈住了,现在居然成了高务实朝中势力的一部分——说不定还是很有分量的一部分。
毕竟,文官虽然不怕勋贵,但那不代表不怕抱团的勋贵。抱团的勋贵连皇帝都不得不给面子,而这群勋贵偏偏还是高务实这么一个强大文官派系核心人物捏合起来的,谁要不给面子都得好好掂量掂量。
现在看来,这群勋贵虽然打仗没什么用,但至少有一个优点,那就是懂分寸、知进退。嗯,看来勋贵集团真的成了某种政治化的集团,而不再是大明初年那种军功集团,只是他们依旧具备代表军功集团的一些实力——比如控制五府军籍百姓。
不过优点归优点,刘馨还是觉得朱应桢在某些事情上——尤其涉外军政方面的敏感度太低了。自己都把问题说得差不多明摆了,他还没看出来。
好在朱应桢虽然没看出来,但高务实显然看出来了。
高务实和朱应桢客套完,故作沉吟之色,缓缓道:“北条氏一旦失败,日本关东再无人胆敢对抗丰臣秀吉,日本一统也就为时不远了。此事……刘姑娘,你认为是好是坏?”
刘馨道:“显然弊大于利。”
高务实微微一笑:“还有利么?利从何来?”
刘馨和他说话比和朱应桢说话轻松自然得多,当下单手一摊,道:“纵观古今中外,一个统一、和平、有序的市场,显然更有利于贸易——除了军火贸易之外。”
高务实笑了笑,转头问朱应桢:“我们每年给日本卖过去多少武器装备?”
“呃,日新是指?”朱应桢看起来略有些尴尬。
走私火炮的事情高务实不仅知道,而且之前就向朱应桢点明过,朱应桢见高务实只是淡淡地笑着,却并不解释,只好轻咳一声,道:“这个……大炮方面的情况日新你也了解,我就不多说了。除此之外,火枪算是大头,火药也有一些,再其他的话主要便是铁锭、青铜锭。
日本人锻造手艺还不错,但他们的冶炼规模不大,似乎也没多少铁矿之类的,经过这些年的贸易,他们的冶金产业基本都是靠咱们送去原材料才能开工,原材料也就是铁锭、青铜锭这些。”
他说到这里,见高务实依旧不打算搭茬,又轻咳一声,尴尬道:“以上这些,每年的贸易额大概……可能有三四十万两。”
高务实知道他这话打了埋伏,京华内务部方面的调查显示,以上贸易额最少应该在五十万两以上,而且由于海贸同盟的产品卖得并不便宜,其中的利润可能达到三成以上甚至四成。
道理已经分析得很清楚了,高务实与朱应桢都同意刘馨的看法,不过他们二人对此的态度却不尽相同。
朱应桢保持之前的态度,笑道:“那就好,那就好,既然是买船运粮,我看这事应该可行。虽说京华的舰船少了载炮会便宜很多,但他既然需要泰山压顶之势,供应军粮的压力必然不小,估计这笔生意不会太小,怎么也是个赚钱的机会。”
但说完这一句,他才忽然想起来卖船本身和他没关系,因为京华船厂是高务实“独资”的,他这句话有点管得太宽。
所以朱应桢连忙打着哈哈补充道:“当然这还是要日新你自己拿主意,我就是转达一下消息。”
高务实笑了笑,照顾他面子地道:“国公哪的话,丰臣秀吉是找海贸同盟商量买船,这可不是务实一人之事。”
朱应桢又打了个哈哈,似乎当真了,又似乎只是为了避免冷场的赔笑。刘馨在一边见了,心里却有些感慨。
高务实当初拉拢这群勋贵的时候,说实话她并不看好,觉得这么一群废物,拉拢过来没准反而是累赘,很可能是“我们这边的意大利人”。
没想到高务实还真是个废物利用方面的人才,生生用一个北洋海贸同盟把他们给圈住了,现在居然成了高务实朝中势力的一部分——说不定还是很有分量的一部分。
毕竟,文官虽然不怕勋贵,但那不代表不怕抱团的勋贵。抱团的勋贵连皇帝都不得不给面子,而这群勋贵偏偏还是高务实这么一个强大文官派系核心人物捏合起来的,谁要不给面子都得好好掂量掂量。
现在看来,这群勋贵虽然打仗没什么用,但至少有一个优点,那就是懂分寸、知进退。嗯,看来勋贵集团真的成了某种政治化的集团,而不再是大明初年那种军功集团,只是他们依旧具备代表军功集团的一些实力——比如控制五府军籍百姓。
不过优点归优点,刘馨还是觉得朱应桢在某些事情上——尤其涉外军政方面的敏感度太低了。自己都把问题说得差不多明摆了,他还没看出来。
好在朱应桢虽然没看出来,但高务实显然看出来了。
高务实和朱应桢客套完,故作沉吟之色,缓缓道:“北条氏一旦失败,日本关东再无人胆敢对抗丰臣秀吉,日本一统也就为时不远了。此事……刘姑娘,你认为是好是坏?”
刘馨道:“显然弊大于利。”
高务实微微一笑:“还有利么?利从何来?”
刘馨和他说话比和朱应桢说话轻松自然得多,当下单手一摊,道:“纵观古今中外,一个统一、和平、有序的市场,显然更有利于贸易——除了军火贸易之外。”
高务实笑了笑,转头问朱应桢:“我们每年给日本卖过去多少武器装备?”
“呃,日新是指?”朱应桢看起来略有些尴尬。
走私火炮的事情高务实不仅知道,而且之前就向朱应桢点明过,朱应桢见高务实只是淡淡地笑着,却并不解释,只好轻咳一声,道:“这个……大炮方面的情况日新你也了解,我就不多说了。除此之外,火枪算是大头,火药也有一些,再其他的话主要便是铁锭、青铜锭。
日本人锻造手艺还不错,但他们的冶炼规模不大,似乎也没多少铁矿之类的,经过这些年的贸易,他们的冶金产业基本都是靠咱们送去原材料才能开工,原材料也就是铁锭、青铜锭这些。”
他说到这里,见高务实依旧不打算搭茬,又轻咳一声,尴尬道:“以上这些,每年的贸易额大概……可能有三四十万两。”
高务实知道他这话打了埋伏,京华内务部方面的调查显示,以上贸易额最少应该在五十万两以上,而且由于海贸同盟的产品卖得并不便宜,其中的利润可能达到三成以上甚至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