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依努尔的举动,出乎了阿史那隼的预料。

    他知道阿依努尔对他不满,但阿史那隼不在乎,认为自己迟早有一天,会彻底征服这颗草原上的明珠。

    固然之后的事情很不顺利,但无论如何都不会认为,阿依努尔会在这等情况下反他,这说明什么?说明阿依努尔早就和大梁的某个势力有所勾结。

    勾结外族来杀害突厥自己人?无论如何,阿史那隼都没有想到这一点。因为没有人比他更清楚,阿依努尔是何等在乎自己突厥人的身份。

    她是草原上的明珠,更是前王族阿史德家族的公主,喜好中原文化,那只是喜好,草原才是她的根。

    只是没想到,为了推翻自己夺回阿史德王族的身份,阿依努尔居然会做到这一步!

    同样吃惊的可不仅仅是他阿史那隼。

    作为晋城一方的统帅,各种情形自然了解的清楚,李秀宁从未指望过在这场战争中会获得阿依努尔的援助,至多也就是瞬时的配合。北门大营的突厥军或许不用担心,但西门却不得不防。

    所以,李秀宁早就做好了打一场硬仗的准备,为此还特地留下五千骑军留为后手,正面打肯定不行,但拖延时间总是可以,只要东门南门有一处击溃敌军,便能腾出人手做出应对。

    自打被周少瑜带到大梁以来,李秀宁用兵,向来以一个奇字突出,大多以奇袭为主。这也是因为自身的兵力一直不占优势,也经不起太多的死伤。

    然而,就像最早以前她说的,打仗,打的是堂堂正正,比兵力,比军备,比士气,哪有那么多计策可用。

    李秀宁到是想来个火烧水淹的计策直接把人家大军给灭咯,但是可能嘛?

    这等计策,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又岂是说施展就施展的。

    突厥大军调转马头回程攻打泰原,一路紧赶,势必人困马乏,没有比这更好的机会了,谁人不知突厥的勇猛?镇西府的大军可堪精锐,不然也不能将西域诸国压服,而西域诸国的联盟军,也不是吃素的,即便如此,虽说给突厥造成不小的死伤,但他们损失更大。

    打到最后,镇西府和西域联盟军统共都只剩下五万余,若无变故,必败无疑。

    反观己方,李秀宁不会怀疑周少瑜和杨妙真的练兵本事,但是兵练的再好,仍旧缺乏实战,远比不得人家百战之师。至于泰原城内方宏的军队,李秀宁压根不会抱什么期望,因为统兵的,都是文人!

    文人并非没有练兵统兵之人,只是拔尖的,永远只有那么一小搓,方家再博学,也从未听说过谁带过兵打过仗。即便再高估,或许打打平常军队可以,但直接拿出来对抗突厥,必然力有未逮。

    怎么办?难道就这么眼睁睁的看着这个机会消失么?等人家突厥养精蓄锐完毕,再想打,就没那么容易了,还是那句话,哪里会有那么多计策!

    然而阿史那隼绝非庸碌无为之辈,越是人困马乏,越会注意防备夜袭。若直接冲上去,与枉送性命无异。

    所以这才有了先前李秀宁与周少瑜的争执。

    用泰原城的守军性命来换取获胜的机会!

    一次几乎倾巢而出的夜袭,势必会让突厥人放松戒备,亦能加剧突厥人的困倦,而黎明将近之时,乃是人最为困乏之时,此刻发起突袭,怎么可能不胜。

    当然,仍旧需要苦战,因为兵力的限制,不可能再将军队分为三路分别进攻,所以要尽快大溃一方突厥大营,而后与西门大营一决雌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