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国的真正敌手,从来都是在东边。

    因此即便时间上来得及,昭国也不会放弃一举攻破赵国西线防御的机会,只为了击退匈奴而已。

    不选择蒙恬的话,另一位大将的名字很快就进入了朝臣们的脑海中。

    只是一来上将军刚刚才从战场上回来,还没歇息几天就要出征未免不近人情,二来区区匈奴而已,就要派出无论地位还是功绩都稳坐大昭第一位的大将,似乎有牛刀杀鸡的嫌疑。

    如果上将军不去,其实还有一个人挺合适的,那就是杨端和。

    在伐魏之战中作为副将的杨端和能力是足够的,仅阵斩赵奢一事便足以奠定他在大昭璀璨将星中的独特地位了。

    而且其人极善轻军奔袭,这在西北草原之上是非常合适的能力。

    在伐魏之后,杨端和的爵位也到了右庶长,勉强到了能够独领一军的地步,官位方面,加一个平东将军衔也说得过去。

    人选定下,接下来就是兵力部署。

    为了秋收,上将军带回来的兵员,能散的基本都散了,如今立刻能够出战的,就是尉缭子新进成立的新军。

    新军全部由募兵而来,是按照扶苏所谏而成立的大昭第一支完全脱产的职业军队。

    此前昭国虽然也有募兵,但并未完全成体系,大多是与征兵相混杂的。

    这支新军的成立,扶苏只是提了一个框架,真正完成骨肉填充的,是尉缭。

    首先是服役年限。

    不是所有人的服役时间都从零开始的。

    为了鼓励珍贵老兵的踊跃参军,此前在昭军中服役过的,都会添加到服役时间中,这就避免了他们需要与新兵一起完成二十年的全额服役。

    然后就是征兵标准的大幅提高。

    昭国的征兵标准相比于列国,由于民众的身体素质原因,原本已经高出了一个档次,如今更有了极大的提高。

    身高方面,昭军的入伍标准达到了4尺5寸,换算成现代单位就是一米五三左右,这当然无法跟现代中国征兵标准中的16米相比,但在这个大多数人口还处在温饱线以下的战国时代,已经是相当匪夷所思的高度标准了。

    另外,体重、耐力、负重等等,也都有详细到了让人咋舌的标准。

    当然曾有人提过异议,如果按照这样的制度,符合标准的军团兵恐怕十分稀少。

    但事实还是打了这些人的脸,即便对此有所心理准备的尉缭和扶苏,也为此吃惊不已。

    事实就是,仅一个月的时间,关中各地符合募兵标准的报名兵员就已经超过了十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