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王宫养民殿。【最新章节阅读.】
“大王,这是今天凌晨刚刚得到刘昭禹刘大人的快马文,请大王过目。”赵普拿着从袖里掏出一封文,递给了张顺,由张顺转交给了马云。
马云翻开看了看,笑着对徐仲雅、赵普、王贇、范质、李骧等人说道:“刘卿幸不辱命,已经从石重贵那里请来了册封的诏了。”
徐仲雅笑道:“大晋这两年日不怎么好过,十万两银买了一纸诏,他们是一点也不吃亏啊。”
范质管着户部,有些舍不得的说道:“其实,用不了十万两的,咱们大楚现在也是百废俱兴,处处离不开钱昭禹出使的时候,范质就反对拿十万两银去买个诏,现在还在耿耿于怀呢。
“范先生,这事儿,明面,是咱们拿了十万两白银去买了个楚王的册封诏。事实,咱们不吃亏。古人曾经说过:酒香不怕巷深。这句话,放在咱们大楚,有点不太正确。范先生、李先生,还有赵兄,你们都是中原人,你们说说看,你们在中原的时候,是怎么看待朝廷、李唐、吴越、蜀国还有咱们大楚呢?”
范质想起自己是怎么留在楚国的,不再说什么了。赵普和李骧互视一眼,赵普说道:“大王,实不相瞒,要说中原人看天下的诸国来说,最好的当然是中原了,土地肥沃、气候适宜,不过中原战乱不堪,所以就有大批的百姓跑到南方来,南方诸国,最受欢迎的当然是李唐了,无非是大家都认为李唐文化鼎盛、国力富强,其次就是吴越了,至于咱们大楚还有岭南,在中原人的眼里看来,都是些边荒不毛之地。毕竟,就连大唐朝流放犯人不是岭南,就是黔州了。所以大王让刘昭禹乘坐高大华美的马车,穿着丝锦制作的衣服,沿路出手阔绰,并且向石重贵进献白银十万两,无非是想借此机会来,来扩大咱们楚国在中原的影响力,招募中原不堪动乱的士百姓来楚国。大王,微臣说得对?”
“呵呵,知我者,赵兄也。寡人就是这个意思。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有句话,不是这么说得嘛,舍不得孩套不着狼,舍不得媳妇套不着流氓嘛。该花的钱,咱们不能省。这中原的使者要来了,咱们就消息在荆湖广泛的传播一下。至于这个仪式嘛,咱们是不是把地方荆南道、桂州道、梧州道、郎州道、还有长沙道的主要官员全部召集到长沙来,一同参加这个册封仪式。”马云笑着说道。
徐仲雅寻思了一下,说道:“大王让不让这个中原来的使者绕着咱们大楚走一遭,借机宣传宣传啊。”
马云沉思了一下,说道:“那不必了,等册封大典举行完了,咱们可以自己派人拿着册封的诏,到楚国各地去展示一下就可以了。这中原的使者,我们还是要以礼相待,但是,什么该让他看,什么不该让他看,得分得清清楚楚,中原多豪杰,咱们楚国这点东西,该保密的还是要保密。”
见徐仲雅点了点头,马云又说道:“今天召集你们来,是有另外一件事要和你们商议。诸位大人,我大楚要在这乱世之中做一番事业,你们觉得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呢?”
这些人或说爱民,或说练兵,或说轻徭薄税。
马云一一摇头,见大家静心沉思之后,马云斩钉截铁的说道:“人才。乱世之时,人才最贵。”
见徐仲雅等人一本正经的频频点头称赞。马云突然觉得有点不自在,自己好不容易说了一句挺幽默的经典台词,感觉自己还挺幽默的,结果大家一脸肃容,一副深以为然的样。
马云不得已咳嗽了一声,继续唱高调道:“只有有了大批的人才,我们大楚才能屹立不倒,才能有所作为。”他差点想说我们大楚才能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想想有点场合不对,终于还是自己转了回来。
徐仲雅眼睛一亮,说道:“大王,您刚即位之时,就曾下诏要举行科考,录用士。现在事情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是不是可以下诏,确定科考的具体时间了呢?”
马云满意的点点头,说道:“这个是当然的,不过,今天我们商议的不仅仅是科考这件事。寡人,想建立一个……一个人才库。什么意思呢?就是寡人想从中枢机构里面,还有地方州道里面选拔一下优秀的官员,重点的考察他们,重点的培养他们,等到时机成熟,这些人就可以提拔提起来大用了。”
在场的几个人互视了一眼,马云这话说得有点含糊不清,可是大意,他们都弄明白了。说白了,马云这是要为未来做打算了。楚国的将来,必然不会是荆湖这一亩三分地,一定是要冲过长江,走向全国。地盘大了以后,需要官员的人手也多了,等那个时候临时培养,一方面肯定要有个熟悉业务的过程,另一方面,现在是乱世,那些人的忠诚度也是一个问题,用错了人,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了。
徐仲雅试探性的说道:“大王的意思,可是要重点培养一批人,为以后打下基础。”
马云笑道:“寡人就是这个意思。而且寡人还给想了一个名字,就叫‘一三人才工程’。说白了,就是要在三到五年之内,培养一百名左右的州刺史级别的官员,培养三百名左右的县令级别的官员,为以后我们大楚的发展做准备。”
徐仲雅这几个文臣脸都是一喜,马云这么做,这说明,马云对文臣的重视啊。自安史之乱一来,为什么天下会动乱不堪,在他们看来,还不是因为军权没有受到很好的约束,同时又掌握在了不识礼节、不动大义的粗鄙武夫的手里。
王贇虽然官拜枢密使,是个武将,可是他读的也不少,立刻就明白这文臣是怎么回事了。从马殷开始,历任楚王都有意的使文臣、武将相互牵扯。这文臣和武将之间矛盾不少,互相看不顺眼。为什么当时马光亮迟迟得不到军队方面的支持呢,他和李皋走的太近,也是原因之一。
现在听马云的意思,这是明显的要提高文臣的待遇了,作为头号武将,王贇当然心里有点犯嘀咕,他躬身问道:“大王,这军队里面,是不是也要实行这个一三人才工程啊。”
“大王,这是今天凌晨刚刚得到刘昭禹刘大人的快马文,请大王过目。”赵普拿着从袖里掏出一封文,递给了张顺,由张顺转交给了马云。
马云翻开看了看,笑着对徐仲雅、赵普、王贇、范质、李骧等人说道:“刘卿幸不辱命,已经从石重贵那里请来了册封的诏了。”
徐仲雅笑道:“大晋这两年日不怎么好过,十万两银买了一纸诏,他们是一点也不吃亏啊。”
范质管着户部,有些舍不得的说道:“其实,用不了十万两的,咱们大楚现在也是百废俱兴,处处离不开钱昭禹出使的时候,范质就反对拿十万两银去买个诏,现在还在耿耿于怀呢。
“范先生,这事儿,明面,是咱们拿了十万两白银去买了个楚王的册封诏。事实,咱们不吃亏。古人曾经说过:酒香不怕巷深。这句话,放在咱们大楚,有点不太正确。范先生、李先生,还有赵兄,你们都是中原人,你们说说看,你们在中原的时候,是怎么看待朝廷、李唐、吴越、蜀国还有咱们大楚呢?”
范质想起自己是怎么留在楚国的,不再说什么了。赵普和李骧互视一眼,赵普说道:“大王,实不相瞒,要说中原人看天下的诸国来说,最好的当然是中原了,土地肥沃、气候适宜,不过中原战乱不堪,所以就有大批的百姓跑到南方来,南方诸国,最受欢迎的当然是李唐了,无非是大家都认为李唐文化鼎盛、国力富强,其次就是吴越了,至于咱们大楚还有岭南,在中原人的眼里看来,都是些边荒不毛之地。毕竟,就连大唐朝流放犯人不是岭南,就是黔州了。所以大王让刘昭禹乘坐高大华美的马车,穿着丝锦制作的衣服,沿路出手阔绰,并且向石重贵进献白银十万两,无非是想借此机会来,来扩大咱们楚国在中原的影响力,招募中原不堪动乱的士百姓来楚国。大王,微臣说得对?”
“呵呵,知我者,赵兄也。寡人就是这个意思。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有句话,不是这么说得嘛,舍不得孩套不着狼,舍不得媳妇套不着流氓嘛。该花的钱,咱们不能省。这中原的使者要来了,咱们就消息在荆湖广泛的传播一下。至于这个仪式嘛,咱们是不是把地方荆南道、桂州道、梧州道、郎州道、还有长沙道的主要官员全部召集到长沙来,一同参加这个册封仪式。”马云笑着说道。
徐仲雅寻思了一下,说道:“大王让不让这个中原来的使者绕着咱们大楚走一遭,借机宣传宣传啊。”
马云沉思了一下,说道:“那不必了,等册封大典举行完了,咱们可以自己派人拿着册封的诏,到楚国各地去展示一下就可以了。这中原的使者,我们还是要以礼相待,但是,什么该让他看,什么不该让他看,得分得清清楚楚,中原多豪杰,咱们楚国这点东西,该保密的还是要保密。”
见徐仲雅点了点头,马云又说道:“今天召集你们来,是有另外一件事要和你们商议。诸位大人,我大楚要在这乱世之中做一番事业,你们觉得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呢?”
这些人或说爱民,或说练兵,或说轻徭薄税。
马云一一摇头,见大家静心沉思之后,马云斩钉截铁的说道:“人才。乱世之时,人才最贵。”
见徐仲雅等人一本正经的频频点头称赞。马云突然觉得有点不自在,自己好不容易说了一句挺幽默的经典台词,感觉自己还挺幽默的,结果大家一脸肃容,一副深以为然的样。
马云不得已咳嗽了一声,继续唱高调道:“只有有了大批的人才,我们大楚才能屹立不倒,才能有所作为。”他差点想说我们大楚才能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想想有点场合不对,终于还是自己转了回来。
徐仲雅眼睛一亮,说道:“大王,您刚即位之时,就曾下诏要举行科考,录用士。现在事情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是不是可以下诏,确定科考的具体时间了呢?”
马云满意的点点头,说道:“这个是当然的,不过,今天我们商议的不仅仅是科考这件事。寡人,想建立一个……一个人才库。什么意思呢?就是寡人想从中枢机构里面,还有地方州道里面选拔一下优秀的官员,重点的考察他们,重点的培养他们,等到时机成熟,这些人就可以提拔提起来大用了。”
在场的几个人互视了一眼,马云这话说得有点含糊不清,可是大意,他们都弄明白了。说白了,马云这是要为未来做打算了。楚国的将来,必然不会是荆湖这一亩三分地,一定是要冲过长江,走向全国。地盘大了以后,需要官员的人手也多了,等那个时候临时培养,一方面肯定要有个熟悉业务的过程,另一方面,现在是乱世,那些人的忠诚度也是一个问题,用错了人,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了。
徐仲雅试探性的说道:“大王的意思,可是要重点培养一批人,为以后打下基础。”
马云笑道:“寡人就是这个意思。而且寡人还给想了一个名字,就叫‘一三人才工程’。说白了,就是要在三到五年之内,培养一百名左右的州刺史级别的官员,培养三百名左右的县令级别的官员,为以后我们大楚的发展做准备。”
徐仲雅这几个文臣脸都是一喜,马云这么做,这说明,马云对文臣的重视啊。自安史之乱一来,为什么天下会动乱不堪,在他们看来,还不是因为军权没有受到很好的约束,同时又掌握在了不识礼节、不动大义的粗鄙武夫的手里。
王贇虽然官拜枢密使,是个武将,可是他读的也不少,立刻就明白这文臣是怎么回事了。从马殷开始,历任楚王都有意的使文臣、武将相互牵扯。这文臣和武将之间矛盾不少,互相看不顺眼。为什么当时马光亮迟迟得不到军队方面的支持呢,他和李皋走的太近,也是原因之一。
现在听马云的意思,这是明显的要提高文臣的待遇了,作为头号武将,王贇当然心里有点犯嘀咕,他躬身问道:“大王,这军队里面,是不是也要实行这个一三人才工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