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新币(1/3)
大周的火器并不愁卖。
几年前,大周凭借着这些无比先进的神兵利器在周遭各与之接壤的外邦部落境内大杀四方。
南诏,回纥,西戎,靺鞨,吐蕃,蒙室直接被纳为周土,突厥则被一分为二,西边与西戎接壤的那片草场归于大周并行西戎,另一半则在罗刹的扶持之下龟缩在白山黑水之间再也不敢滋扰边境。
这等斐然的战绩,周遭邻国无不艳羡。
就比如世代相争的崇山国与安息国,科威塞国与内志国。这些国家连年征战不断,冲突亦不断。这些国家自然需要用到火器,尽可能的武装自己。
而大食国夹在这么几个不太平的邻国中间,也一定要依靠火器自保。
若是天下仅有大周一国能用火器,诸国忌惮,只需与大周交好便可换来太平。大周一旦将火器开放于四海邦邻,那么与之相对或相邻的国家就必须要拥有同等数量,同等级别的火器
毕竟谁也不想做了那火器之下待宰的羔羊。
韩墨初并没有就大周即将兜售火器的事宜让君王顾修下达明旨,而是在汴京以及京畿等几处通商枢纽挑了几个来大周贩货的大商团,将此事悄无声息的散了出去。
消息半真半假,神乎其神的传了一个多月,终于有眼热的国家按捺不住了。
来自安息国的使团是在这一年的六月抵达汴京的。随团而来的商队还带来了大量的红花,香兰,豆蔻,丁香等在大周境内十分风靡的香料,致使整个汴京在六月三伏的天气里都笼罩在了一股浓烈的异香之中。
接下来的几天之内,来自扶南,真腊,明堂,大食,高丽,崇山等国的使团也陆陆续续都到了。就连远离大周国土的拉哈伯和兰竺两国也都分别派遣了使团和商队。
这群人都打着朝见上邦,互通有无的旗号挤在了京中的鸿胪寺内,一个也不肯离去。
鸿胪寺里住不下,就住在京中的客栈里,客栈里住不下,有些甚至就借宿在了大周百姓的家中。
比起以往每年年节之时,到京中兜售年货的商团还多出一倍不止。
晨间大朝之前,趁着早起仅有的清凉,列席的百官们总会在此时三三两两的聚在一处闲谈。
为了接待近来涌入汴京城内的外邦使团,鸿胪寺与礼部当仁不让的成了近来最得君王及韩太傅重视的两个官司衙门了。
尤其是鸿胪寺,太傅韩墨初每日下了朝会都会往那里去待上一两个时辰,不是与使臣会面,就是带着鸿胪寺中的众人一齐看来自各国的国书。
因此这些时日以来,但凡能同这两个衙门能说上一句话的,都少不得要到与之相熟的好同僚面前去凑个热闹。
说不准哪句话就能问出什么升官发财的好门路。
这样的热闹,以门下给事中尚祈为首的那些年过半百的老言官们通常是不会凑的。
自打新朝建立之初,门下省的言官们就不太受君王重视。几次新政推行下来,也基本与他们这群人无关。
他们在自感与太!祖朝相比如今已是被束之高阁,就好似放了几百年的老匾一样无人问津。
几年前,大周凭借着这些无比先进的神兵利器在周遭各与之接壤的外邦部落境内大杀四方。
南诏,回纥,西戎,靺鞨,吐蕃,蒙室直接被纳为周土,突厥则被一分为二,西边与西戎接壤的那片草场归于大周并行西戎,另一半则在罗刹的扶持之下龟缩在白山黑水之间再也不敢滋扰边境。
这等斐然的战绩,周遭邻国无不艳羡。
就比如世代相争的崇山国与安息国,科威塞国与内志国。这些国家连年征战不断,冲突亦不断。这些国家自然需要用到火器,尽可能的武装自己。
而大食国夹在这么几个不太平的邻国中间,也一定要依靠火器自保。
若是天下仅有大周一国能用火器,诸国忌惮,只需与大周交好便可换来太平。大周一旦将火器开放于四海邦邻,那么与之相对或相邻的国家就必须要拥有同等数量,同等级别的火器
毕竟谁也不想做了那火器之下待宰的羔羊。
韩墨初并没有就大周即将兜售火器的事宜让君王顾修下达明旨,而是在汴京以及京畿等几处通商枢纽挑了几个来大周贩货的大商团,将此事悄无声息的散了出去。
消息半真半假,神乎其神的传了一个多月,终于有眼热的国家按捺不住了。
来自安息国的使团是在这一年的六月抵达汴京的。随团而来的商队还带来了大量的红花,香兰,豆蔻,丁香等在大周境内十分风靡的香料,致使整个汴京在六月三伏的天气里都笼罩在了一股浓烈的异香之中。
接下来的几天之内,来自扶南,真腊,明堂,大食,高丽,崇山等国的使团也陆陆续续都到了。就连远离大周国土的拉哈伯和兰竺两国也都分别派遣了使团和商队。
这群人都打着朝见上邦,互通有无的旗号挤在了京中的鸿胪寺内,一个也不肯离去。
鸿胪寺里住不下,就住在京中的客栈里,客栈里住不下,有些甚至就借宿在了大周百姓的家中。
比起以往每年年节之时,到京中兜售年货的商团还多出一倍不止。
晨间大朝之前,趁着早起仅有的清凉,列席的百官们总会在此时三三两两的聚在一处闲谈。
为了接待近来涌入汴京城内的外邦使团,鸿胪寺与礼部当仁不让的成了近来最得君王及韩太傅重视的两个官司衙门了。
尤其是鸿胪寺,太傅韩墨初每日下了朝会都会往那里去待上一两个时辰,不是与使臣会面,就是带着鸿胪寺中的众人一齐看来自各国的国书。
因此这些时日以来,但凡能同这两个衙门能说上一句话的,都少不得要到与之相熟的好同僚面前去凑个热闹。
说不准哪句话就能问出什么升官发财的好门路。
这样的热闹,以门下给事中尚祈为首的那些年过半百的老言官们通常是不会凑的。
自打新朝建立之初,门下省的言官们就不太受君王重视。几次新政推行下来,也基本与他们这群人无关。
他们在自感与太!祖朝相比如今已是被束之高阁,就好似放了几百年的老匾一样无人问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