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午后(1/4)
永定五年,深秋。
在火器在大周军中广泛使用的两年后,大周王师以绝对的压倒性优势,让边地境内所有的异族部落皆臣服于周,领土划归于大周国土。
其后十年,大周将用最好的安民政策,将那些异族属邦彻底同化为大周子民。
自此干戈停止,百姓安居。
宣政殿暖阁的墙壁悬挂的那张巨大的万国图上,属于大周的领土势力范围越画越大,边境防线越拉越长。
这大约便是云家祖先所期许的那样:以战止戈,永保太平。
战事初平之时,韩墨初又于当朝提出了几条针砭时弊的新政令。
第一件:大周各边地经此战乱,百废待兴,阖朝选任兴疆官以治理边地抚政安民,如有当地官员毛遂自荐者皆火速提拔上任,复民生,解民意,教化边陲蛮夷。
第二件:是由礼部主持,以国士易鶨的名义在全国范围之内各州,府,县,乡境内设置官立学塾。各百姓家中凡有年满七岁的适龄学童,一律入官立学塾读书。男童两年,女童三年。孩童入学期间,春夏秋冬的四季被服以及一日三餐皆由学塾发放。贫寒之家的学童,每人每月还可领银一钱。所有学童读书的费用,一律由各地财政年初之时总支,专款专用,如有地方官贪腐此银,则罪及三族,遇赦不赦。
第三件:君王登基之初罢免的那些冗官冗员,如想再出仕途,则需先在官立学塾内任教满三年,方可再入百官绩评考效,按其职能,再予官职。
第四件:设置粮农司,举国募集擅耕种者,包括各皇庄之内的佃农在内,于全国境内开垦荒地。可使粮食大幅增产者,培育新作物者,无论出身如何即刻封官七品,食皇家俸禄。如有能在北荒境内耕种者,赏三等忠德侯,世袭罔替。由户部统计全国所有的无主荒田,重新均分于农户之家。严厉肃清先前官府及宗室的土地兼并之风,减税轻徭,还耕于农,均平粮价。
第五件,凡是主动配合均田的官吏与宗亲,皆分发功臣匾。新令颁发后政绩突出者,百年之后画像皆可入琅环阁,享国家宗庙饷祭,受万世敬仰。
这五条新令一出,顾修本以为朝中至少会有一大波反对的声浪。
至少宗亲之内会有一多半人会不愿配合户部重新丈量土地。
谁知满朝文武们竟然出奇的一致,一边赞叹着顾修圣明,韩太傅缜密,一边捂着即将被累断的老腰乐此不疲的给朝廷跑腿。
毕竟,谁人不想在百年之后画像能入琅环阁内受万世敬仰,流芳千古呢?
顾修又一次佩服起了韩墨初来,他先给满朝文武眼前放了一个大大的香饽饽。
再交给他们一堆苦差事,有了这个香饽饽的存在,再大的苦差事也都成了他们立功的机会。
向来与韩墨初水火不容的宇诚亲王顾潮也罕见的没有上书提出任何异议。
因为在这五条新令之下,他的两个儿子一个卸了官职非要去北荒种地,一个削尖了脑袋要去民间教书。
他这个做父亲的没法子,只能掏出了经年存下的老本,大大方方的充入国库。
条件是,他那个要去民间教书的儿子,分派到的地方要离京城近一些。
韩墨初欣然接受。
在火器在大周军中广泛使用的两年后,大周王师以绝对的压倒性优势,让边地境内所有的异族部落皆臣服于周,领土划归于大周国土。
其后十年,大周将用最好的安民政策,将那些异族属邦彻底同化为大周子民。
自此干戈停止,百姓安居。
宣政殿暖阁的墙壁悬挂的那张巨大的万国图上,属于大周的领土势力范围越画越大,边境防线越拉越长。
这大约便是云家祖先所期许的那样:以战止戈,永保太平。
战事初平之时,韩墨初又于当朝提出了几条针砭时弊的新政令。
第一件:大周各边地经此战乱,百废待兴,阖朝选任兴疆官以治理边地抚政安民,如有当地官员毛遂自荐者皆火速提拔上任,复民生,解民意,教化边陲蛮夷。
第二件:是由礼部主持,以国士易鶨的名义在全国范围之内各州,府,县,乡境内设置官立学塾。各百姓家中凡有年满七岁的适龄学童,一律入官立学塾读书。男童两年,女童三年。孩童入学期间,春夏秋冬的四季被服以及一日三餐皆由学塾发放。贫寒之家的学童,每人每月还可领银一钱。所有学童读书的费用,一律由各地财政年初之时总支,专款专用,如有地方官贪腐此银,则罪及三族,遇赦不赦。
第三件:君王登基之初罢免的那些冗官冗员,如想再出仕途,则需先在官立学塾内任教满三年,方可再入百官绩评考效,按其职能,再予官职。
第四件:设置粮农司,举国募集擅耕种者,包括各皇庄之内的佃农在内,于全国境内开垦荒地。可使粮食大幅增产者,培育新作物者,无论出身如何即刻封官七品,食皇家俸禄。如有能在北荒境内耕种者,赏三等忠德侯,世袭罔替。由户部统计全国所有的无主荒田,重新均分于农户之家。严厉肃清先前官府及宗室的土地兼并之风,减税轻徭,还耕于农,均平粮价。
第五件,凡是主动配合均田的官吏与宗亲,皆分发功臣匾。新令颁发后政绩突出者,百年之后画像皆可入琅环阁,享国家宗庙饷祭,受万世敬仰。
这五条新令一出,顾修本以为朝中至少会有一大波反对的声浪。
至少宗亲之内会有一多半人会不愿配合户部重新丈量土地。
谁知满朝文武们竟然出奇的一致,一边赞叹着顾修圣明,韩太傅缜密,一边捂着即将被累断的老腰乐此不疲的给朝廷跑腿。
毕竟,谁人不想在百年之后画像能入琅环阁内受万世敬仰,流芳千古呢?
顾修又一次佩服起了韩墨初来,他先给满朝文武眼前放了一个大大的香饽饽。
再交给他们一堆苦差事,有了这个香饽饽的存在,再大的苦差事也都成了他们立功的机会。
向来与韩墨初水火不容的宇诚亲王顾潮也罕见的没有上书提出任何异议。
因为在这五条新令之下,他的两个儿子一个卸了官职非要去北荒种地,一个削尖了脑袋要去民间教书。
他这个做父亲的没法子,只能掏出了经年存下的老本,大大方方的充入国库。
条件是,他那个要去民间教书的儿子,分派到的地方要离京城近一些。
韩墨初欣然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