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着初冬的风雪,韩墨初与顾修带着易鶨先生留给韩墨初的“遗产”回到了都城汴京。

    经过户部官员没日没夜的清点统计发现,易鶨先生这间石室中藏着的光是纯黄金便有九百六十七万余两。其余珠宝,玉器,夜明珠,琉璃器等若此时按市价折卖,共可折银两万万八千九百七十万两。还不算这些东西连年水涨船髙的价格。

    林林总总的算起来,易鶨先生留给韩墨初的这笔“遗产”相当于大周整个国家二十年的民生总和。

    与这些有价的金银珠宝相比,易鶨先生留下的那些书籍,图纸,以及矿藏地图,才是真真正正的无价之宝。

    顾修与韩墨初回京后第一件事便是将前朝翰林院与宫中的藏书楼合二为一,并重新修建了一座六层髙的六角形髙楼,御笔亲提,赐名为“琅环阁”。

    “琅嬛者,天帝藏书之地也。”

    琅环阁除了保留了先前为国朝收录藏书,修编古籍,保存善本等职以外,还专门寻了一批饱学之士为大周贤能之臣撰写功臣事录。

    今后凡于国朝有功的股肱之臣,无论文武,一应由朝中工笔为其著书立传,并保留遗真影像,供后世瞻仰。

    易鶨先生的画像是韩墨初亲笔画的,择选吉日与君王一同将画像奉入琅环阁内。

    以表君王对国士敬仰之情。

    在此后上百年的时间里,这座琅环阁也成了大周学子朝圣拜谒的必经之地。

    ***

    永定二年,隆冬时节。

    国朝共有两件大事,一则是今秋恩科已毕,江南科场一片整肃。

    一年前顾修在此大杀贪腐,活烹官吏的场景历历在目,已经积弊近百年的江南官场终于有了几分忌惮收敛。当年江南的盐粮肉菜等价格比起以往减了大约三分之一。

    为查全国吏治之弊,韩墨初一早便在前朝提出要在天下十道分设督官府,风吹了将近两年,直吹得各地官员心气都浮了,总想着等那些督官郎校的名单下来再做打算。

    万万没想到,韩墨初竟然在恩科结束后,在当年参与恩科的学子之中挑选了一百二十名学子直接封为了督官郎校。

    督官郎校属正五品,直隶于门下省辖。与监察御史同级,行事时可不着官服,只听命于君王及韩太傅。每年将在各地的所见所闻报知君王知晓。

    再结合每年吏部官考之绩,有功者赏,有罪者罚,无功无过者降,懒政庸碌者黜。

    此职每隔三年一轮,每次的名单只有韩墨初一人知晓。

    不过就便是被人知晓此人为督官郎校,韩墨初挑选出来的那些及第的学子们也都是油盐不进,软硬不吃的。

    让这些心怀抱负的年轻学子去拘束那些在官场中摸爬滚打了十几年的老油条,逼得那些老油条们都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做出政绩来。

    二则是自南诏收归大周而后,大周各地属邦及接壤的异族部落都在蠢蠢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