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纲微感讶异,只能又追了一句道:“请陛下将岳犯交于微臣……”
纪纲这句话还没有说完却听见朱棣已经开口道:“岳麟禹的事情朕早已知道了,爱卿你的意思朕也清楚。这样吧,这岳麟禹朕自会处理还你公道。如果没有其他事情,便退下去吧,朕还有其他要事处理。”
纪纲被这一抢白顿时哑口无言,他万没想到岳麟禹居然已经将这个最为不足为外人所道的秘密告诉了朱棣,这却是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一时语塞。此时的他这才发现自己已经实在找不出还有什么重磅消息告发岳麟禹,呆了片刻后只能谢恩退了出去。
朱棣看着纪纲退出去后便对那些内阁学士道:“十几天前两人斗殴的事情众位爱卿也见到了,纪纲要我将岳麟禹交于他严办,你们有何看法?”
那七名学士于是各抒己见,有的说岳麟禹当殿殴打上官,目无法度,自当予以严惩;有的则说岳麟禹靖难之时立下大功,请朱棣将功抵过应予以赦免,让其戴罪立功;总之讨论半天之后众口不一。
朱棣听着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地发表意见,过了一会儿才对着杨荣道:“杨爱卿,其他人都已经说了,你的意思呢?”
杨荣躬身一礼道:“陛下,文华殿前斗殴一事我等都是亲眼所见,他们两人只是互殴而已。不过岳麟禹以下犯上确实与法不合,理应严惩。且岳麟禹虽有功于国,纪纲也是有功于社稷。臣听说岳麟禹自担任锦衣卫同知之后除了搜捕高贤宁一事以外并没有其他政绩也是其怠政之举。”
朱棣嗯了一声道:“那爱卿你的意思是要朕照纪纲所言严惩岳麟禹么?”
杨荣摇了摇头道:“纪纲虽然有功,也为陛下安邦定国立下功勋。不过他毕竟是臣子,对于普天臣民来说,他们的生杀予夺应该全出自于陛下的圣裁。陛下应该借此事提醒纪纲,让他不要有所僭越。”
杨荣说完之后朱棣并没有立即回答,只是缓缓道:“此事容朕三思。”说着从几案上拿起一份奏疏道:“众卿,礼部官员又上疏请求朕册立太子,淇国公丘福等人极力推举煦儿为太子,朕也属意煦儿。如果众卿无异议的话朕就决定册立煦儿为太子。”
朱棣话音刚落,处于首座的解缙便道:“陛下,自古以来皇嗣都应该是嫡长子,况且皇长子宽厚仁孝,天下归心。如若陛下立皇次子恐怕会启衅夺嫡之争。如果此例一开,恐大明将无宁日。”
朱棣脸色一沉道:“解爱卿,照你的意思是说如果我立煦儿是亡国之举么?”
解缙听朱棣此言不善,立即便跪倒道:“请陛下息怒,皇嗣之争本就是朝政乱局之源也,历来皇嗣立长不立贤本就是消弭夺嫡之祸的良法。当年高皇帝册立皇长子为燕世子也是基于这样的考虑。”
听到解缙提到朱元璋了,朱棣虽然脸色仍然不悦,可并没有再说什么了。双方一度陷入僵持,过了一会儿解缙又道:“立太子一事事关重大,陛下也不应只询问近臣,应该于朝会之时和众臣商议最为妥当。”说完这话解缙看朱棣的脸色依旧没有改变,忽然又开口,而这次开口解缙并没有什么长篇大论,只是说了三个字“好圣孙。”听到这三个字朱棣的脸色居然露出了笑容。却听得朱棣说道:“爱卿之言甚善,朕意决矣。”说着朱棣和解缙二人都相视而笑起来。
解缙口中的圣孙指的是朱高炽的长子朱瞻基。朱棣虽然不喜欢朱高炽却对这个孙子特别钟爱经常有事没事地带在身边亲自教导。谁也没想到解缙的这三个字居然有这样的功效,居然让朱棣对于立朱高煦为嗣产生了动摇。
两人笑了一会儿后,朱棣又道:“高皇帝在时一直对我们这些皇子说要编一部集经史百家之言为《类要》。只不过那时天下初定,外有鞑靼犯边,内有胡蓝等反贼谋夺大宝,所以迟迟未能如愿甚为憾事。而今天下大定,朕想了却高皇帝遗愿。解爱卿,你是本朝才子,望你能担此重任修成此书以告慰高皇帝。”
解缙一听不由得大喜,连忙跪倒道:“谨奉陛下谕旨。”
朱棣也是大喜,连忙起身走到解缙面前,将其搀扶起来道:“天下不可一日无朕,朕也不可一日无君啊。解爱卿,这书不但要收集经史百家之言,其他天文,阴阳等书也请一并收录,毋厌浩繁!爱卿编撰中如有困难请及时禀报,朕一定竭尽全力为你办成。”
这次非但解缙领旨谢恩,其余内阁学士也一并跪倒赞颂这项决定。
这天过后朱棣连发两道诏旨:一是立皇长子朱高炽为太子,皇次子朱高煦为汉王。另外一道诏旨则是责令内阁学士解缙为总撰官,整理天下书籍编辑类书。这两道诏旨虽然都算是大事,可是对于仍然在闭门思过的岳麟禹来说没什么关系,他似乎已经被朱棣遗忘了,既没有释放他的意思,也没有进一步处罚他的意思。
不过岳麟禹似乎已经习惯这种生活了,虽然不能出门可是和双姝以及夏绫妍在一起也并没有觉得特别无聊,练武可以找阿雪,谈天说地可以找夏绫妍,至于有什么难题了,他就会一头闯进书房找正在看书的林菁霜聊天。到得后来三人都觉得朱棣对于岳麟禹的禁足不是处罚而是一种恩遇了。
这天阿雪有点受不了岳麟禹的骚扰了,走近书房后,拉着林菁霜走到书房的一角的两张椅子坐了下来,气鼓鼓地道:“霜妹妹,你能不能问问你师兄,皇上到底要怎么处罚麟哥哥?”
“皇上最近也没提起过麟禹哥哥来,所以大家谁都不知道皇上是什么意思。这纪纲也曾经要求皇上严办麟禹哥哥,那皇上既然没有追加处罚他便是好事。”
纪纲这句话还没有说完却听见朱棣已经开口道:“岳麟禹的事情朕早已知道了,爱卿你的意思朕也清楚。这样吧,这岳麟禹朕自会处理还你公道。如果没有其他事情,便退下去吧,朕还有其他要事处理。”
纪纲被这一抢白顿时哑口无言,他万没想到岳麟禹居然已经将这个最为不足为外人所道的秘密告诉了朱棣,这却是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一时语塞。此时的他这才发现自己已经实在找不出还有什么重磅消息告发岳麟禹,呆了片刻后只能谢恩退了出去。
朱棣看着纪纲退出去后便对那些内阁学士道:“十几天前两人斗殴的事情众位爱卿也见到了,纪纲要我将岳麟禹交于他严办,你们有何看法?”
那七名学士于是各抒己见,有的说岳麟禹当殿殴打上官,目无法度,自当予以严惩;有的则说岳麟禹靖难之时立下大功,请朱棣将功抵过应予以赦免,让其戴罪立功;总之讨论半天之后众口不一。
朱棣听着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地发表意见,过了一会儿才对着杨荣道:“杨爱卿,其他人都已经说了,你的意思呢?”
杨荣躬身一礼道:“陛下,文华殿前斗殴一事我等都是亲眼所见,他们两人只是互殴而已。不过岳麟禹以下犯上确实与法不合,理应严惩。且岳麟禹虽有功于国,纪纲也是有功于社稷。臣听说岳麟禹自担任锦衣卫同知之后除了搜捕高贤宁一事以外并没有其他政绩也是其怠政之举。”
朱棣嗯了一声道:“那爱卿你的意思是要朕照纪纲所言严惩岳麟禹么?”
杨荣摇了摇头道:“纪纲虽然有功,也为陛下安邦定国立下功勋。不过他毕竟是臣子,对于普天臣民来说,他们的生杀予夺应该全出自于陛下的圣裁。陛下应该借此事提醒纪纲,让他不要有所僭越。”
杨荣说完之后朱棣并没有立即回答,只是缓缓道:“此事容朕三思。”说着从几案上拿起一份奏疏道:“众卿,礼部官员又上疏请求朕册立太子,淇国公丘福等人极力推举煦儿为太子,朕也属意煦儿。如果众卿无异议的话朕就决定册立煦儿为太子。”
朱棣话音刚落,处于首座的解缙便道:“陛下,自古以来皇嗣都应该是嫡长子,况且皇长子宽厚仁孝,天下归心。如若陛下立皇次子恐怕会启衅夺嫡之争。如果此例一开,恐大明将无宁日。”
朱棣脸色一沉道:“解爱卿,照你的意思是说如果我立煦儿是亡国之举么?”
解缙听朱棣此言不善,立即便跪倒道:“请陛下息怒,皇嗣之争本就是朝政乱局之源也,历来皇嗣立长不立贤本就是消弭夺嫡之祸的良法。当年高皇帝册立皇长子为燕世子也是基于这样的考虑。”
听到解缙提到朱元璋了,朱棣虽然脸色仍然不悦,可并没有再说什么了。双方一度陷入僵持,过了一会儿解缙又道:“立太子一事事关重大,陛下也不应只询问近臣,应该于朝会之时和众臣商议最为妥当。”说完这话解缙看朱棣的脸色依旧没有改变,忽然又开口,而这次开口解缙并没有什么长篇大论,只是说了三个字“好圣孙。”听到这三个字朱棣的脸色居然露出了笑容。却听得朱棣说道:“爱卿之言甚善,朕意决矣。”说着朱棣和解缙二人都相视而笑起来。
解缙口中的圣孙指的是朱高炽的长子朱瞻基。朱棣虽然不喜欢朱高炽却对这个孙子特别钟爱经常有事没事地带在身边亲自教导。谁也没想到解缙的这三个字居然有这样的功效,居然让朱棣对于立朱高煦为嗣产生了动摇。
两人笑了一会儿后,朱棣又道:“高皇帝在时一直对我们这些皇子说要编一部集经史百家之言为《类要》。只不过那时天下初定,外有鞑靼犯边,内有胡蓝等反贼谋夺大宝,所以迟迟未能如愿甚为憾事。而今天下大定,朕想了却高皇帝遗愿。解爱卿,你是本朝才子,望你能担此重任修成此书以告慰高皇帝。”
解缙一听不由得大喜,连忙跪倒道:“谨奉陛下谕旨。”
朱棣也是大喜,连忙起身走到解缙面前,将其搀扶起来道:“天下不可一日无朕,朕也不可一日无君啊。解爱卿,这书不但要收集经史百家之言,其他天文,阴阳等书也请一并收录,毋厌浩繁!爱卿编撰中如有困难请及时禀报,朕一定竭尽全力为你办成。”
这次非但解缙领旨谢恩,其余内阁学士也一并跪倒赞颂这项决定。
这天过后朱棣连发两道诏旨:一是立皇长子朱高炽为太子,皇次子朱高煦为汉王。另外一道诏旨则是责令内阁学士解缙为总撰官,整理天下书籍编辑类书。这两道诏旨虽然都算是大事,可是对于仍然在闭门思过的岳麟禹来说没什么关系,他似乎已经被朱棣遗忘了,既没有释放他的意思,也没有进一步处罚他的意思。
不过岳麟禹似乎已经习惯这种生活了,虽然不能出门可是和双姝以及夏绫妍在一起也并没有觉得特别无聊,练武可以找阿雪,谈天说地可以找夏绫妍,至于有什么难题了,他就会一头闯进书房找正在看书的林菁霜聊天。到得后来三人都觉得朱棣对于岳麟禹的禁足不是处罚而是一种恩遇了。
这天阿雪有点受不了岳麟禹的骚扰了,走近书房后,拉着林菁霜走到书房的一角的两张椅子坐了下来,气鼓鼓地道:“霜妹妹,你能不能问问你师兄,皇上到底要怎么处罚麟哥哥?”
“皇上最近也没提起过麟禹哥哥来,所以大家谁都不知道皇上是什么意思。这纪纲也曾经要求皇上严办麟禹哥哥,那皇上既然没有追加处罚他便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