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初,殿试属于淘汰性考试,淘汰的具体比例不固定,录取率从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不等。
这样就会出现多次省试合格的考生,到殿试的时候总是被淘汰的情况。
但此后出现了一些殿试屡次落第的举人愤而投奔与宋朝分庭抗礼的西夏的情况。
因此,北宋朝廷也认为殿试实行淘汰确实不好。
北宋嘉佑二年殿试,宋仁宗亲自主持,宣布殿试不淘汰考生,凡是参加殿试者一律录取。
这一年参加殿试的388名进士、388名诸科举人全部被录取。
从此,殿试不淘汰,只是根据考试成绩给考生排名就成为定制。
不过,由于殿试的名次对考生将来入仕和升迁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考生们对殿试还是非常重视的。
历史上的殿试如此,漏洞几十年才得以修复,但郭浩从一开始就重视人才,其实会试通过的考生,就已经可以当官了。
只不过他们这些官,并不是在汴梁,而是下派到地方,分配到各种岗位,福利待遇郭浩给的不错,但未来发展可就不一定了。
而那些留在汴梁的,将来有进入内阁或者六部的可能,这是一种金字塔结构,越上面的人越少,但越要有本事。
想到了却少了什么,郭浩干脆下旨,宣布以后考试分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对应的名称分别是:童生、生员(秀才)、举人、贡士、进士,由各个行政区域分别举行考试。
殿试结果填榜后,皇帝于大庆殿举行传胪大典,宣布殿试结果,进士分为三甲。
一甲三人,称状元、榜眼和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
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传胪大典后,新进士在大庆殿参加朝考,朝考试卷分为三等,一等第一名称朝元。
进士中一甲三人,殿试后立即授职,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编修;
其他进士,按殿试、朝考名次,分别授以庶吉士、主事、中书、行人、评事、博士、推官、知州、知县等职。
郭浩这一套完全参考后世,但核心组成更为先进,有些官职的名称并不重要,毕竟金字塔中那么多人,只要各司其职就可以了。
一天后,礼部重新放榜,这一次震惊了所有人,尤其是那些那方士子,原本他们以为朝廷在针对他们,其实并不是。
汴梁城南的官道上,几个学子垂头丧气地走着,一边走一边唉声叹气。
“哎,早知道这个结果,我又何必折腾一趟,朝廷让我们来只是坐坐样子,其实根本不想用我们。”
“谁说不是呢,二十三名进士都是北方人,这不是很明显的么,早知道是这样,我还不如去礼部衙门呢!”
这样就会出现多次省试合格的考生,到殿试的时候总是被淘汰的情况。
但此后出现了一些殿试屡次落第的举人愤而投奔与宋朝分庭抗礼的西夏的情况。
因此,北宋朝廷也认为殿试实行淘汰确实不好。
北宋嘉佑二年殿试,宋仁宗亲自主持,宣布殿试不淘汰考生,凡是参加殿试者一律录取。
这一年参加殿试的388名进士、388名诸科举人全部被录取。
从此,殿试不淘汰,只是根据考试成绩给考生排名就成为定制。
不过,由于殿试的名次对考生将来入仕和升迁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考生们对殿试还是非常重视的。
历史上的殿试如此,漏洞几十年才得以修复,但郭浩从一开始就重视人才,其实会试通过的考生,就已经可以当官了。
只不过他们这些官,并不是在汴梁,而是下派到地方,分配到各种岗位,福利待遇郭浩给的不错,但未来发展可就不一定了。
而那些留在汴梁的,将来有进入内阁或者六部的可能,这是一种金字塔结构,越上面的人越少,但越要有本事。
想到了却少了什么,郭浩干脆下旨,宣布以后考试分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对应的名称分别是:童生、生员(秀才)、举人、贡士、进士,由各个行政区域分别举行考试。
殿试结果填榜后,皇帝于大庆殿举行传胪大典,宣布殿试结果,进士分为三甲。
一甲三人,称状元、榜眼和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
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传胪大典后,新进士在大庆殿参加朝考,朝考试卷分为三等,一等第一名称朝元。
进士中一甲三人,殿试后立即授职,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编修;
其他进士,按殿试、朝考名次,分别授以庶吉士、主事、中书、行人、评事、博士、推官、知州、知县等职。
郭浩这一套完全参考后世,但核心组成更为先进,有些官职的名称并不重要,毕竟金字塔中那么多人,只要各司其职就可以了。
一天后,礼部重新放榜,这一次震惊了所有人,尤其是那些那方士子,原本他们以为朝廷在针对他们,其实并不是。
汴梁城南的官道上,几个学子垂头丧气地走着,一边走一边唉声叹气。
“哎,早知道这个结果,我又何必折腾一趟,朝廷让我们来只是坐坐样子,其实根本不想用我们。”
“谁说不是呢,二十三名进士都是北方人,这不是很明显的么,早知道是这样,我还不如去礼部衙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