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铁的技巧已经传授下去,但这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打造出来的,需要以数年为单位。

    上古时代的生产力摆在这里,部族一共只有两千人,光是耕种就要花去极大的时间,所以能够分离出来,进行冶铁与炼铜的学习的连畛族人,仅仅只有几十个。

    这已经到了极限,不能再分出更多的人手了。

    耕种仅仅是花费时间的第一要素,还有开拓,巡逻,打猎,捕鱼这些工作在上古时代的部族人手中,都要花费极大的时间。

    茱,这个孩子加入了学习冶铁的行列,他的心里面憋着一股气,一股仇恨的火焰熊熊燃烧,这股火焰会让他发奋,并且不计后果,用这滚烫的怒炎,锻打出最锋锐和可怕的兵器。

    望山从望嬚处学习到了基本的冶铁方法,于是又有一个工程开始了,那就是挖出一个足够巨大的地炉。

    沂,这孩子在这期间来过施工场地,他选择的是耕种,而他和茱,最开始都是被向着战士的方向培养的。

    但是现在,他们已经志不同,道不合。

    战士的分叉点在哪里呢?

    或许是在沂第一次幻想脚下是灵山乐土的时候。

    或许是在茱第一次看到族长挑起重担,最后让族人活下,自己饿死的时候。

    沂所看到的是欢乐,是可以用双手开垦出来的稻田。

    茱所看到的是苦难,是手无寸铁任人欺凌的痛苦与悔恨。

    少年时代的经历会影响他们一生,沂会成为后稷那样的人物,或许茱会成为欧冶子那样的大匠,但这都是后来的话了,至少现在,两个小小少年,还能互相打过招呼,纵然已经志不同,道不合,但是他们都想为部落带来美丽的未来,这一点上依旧是有共通之处的。

    所谓求同存异四个字,其实孩子们,比大人们还要明白的多。

    时间就在这种忙碌中悄然逝去,凡人们的寿命过于短暂,所以才会敬畏神灵,不论是山神,还是海神,大荒神,亦或是更奇妙不可揣度的天神,他们那悠远漫长的寿命,是众生多希望得到,但又似乎永远得不到的。

    至少现在是这样。

    上古年代的修行大潮还没有开始,程知远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众生才懂得大规模的修行之法的,至少遂古三圣的时代,红山,仰韶,梅山,这三片大地孕育了黄帝,炎帝,蚩尤,三大文明的碰撞使得修行之法,至少是在周代可以查阅到的记录中,第一次出现在了人间。

    力牧,风后,大鸿,应龙,夸父,刑天,大羿,女魃,广成子,赤松子,帝榆惘这些上古时代的先民们掌握了驾驭天地之力的方法,更从中再进一步,开凿自身的修行脉络,而其中最伟大的衍化,应该属于帝舜时代。

    舜帝对照天下江河湖海,开辟了修行之法中的“脉络”。

    由此,一切得来伟力,皆归于自身!

    周代的卷宗虽然有鼓吹先贤的嫌疑,但总体上来说应当还是比较客观的,带着的有色眼镜,也只是儒门对于古老时代人们淳朴性格的美丽幻想而已,不过当程知远真正成为这个时代的山神之后,足以对儒家经文的记录者们讲述,其实先民们,和后世的人们相差不大。

    淳朴的话,确实是比较淳朴的,但同样,也有不讲道理,以势压人的,并且因为在上古时代的缘故,所以弱肉强食,表现的更加露骨,更加不遮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