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然把盒子打开,只是瞧了一眼,就眼前一亮,神情也凝重了起来,不得不说,虽说还没细看,但只是瞧了这一下,他就知道这块玉佩绝对是他见过最好的玉佩,虽说他见过的玉佩总共也不多。

    眼前的这副玉佩雕刻的却是一副白头鸟戏牡丹的情景,采用的雕刻手法有纹饰有镂空雕,一瞧也就瞧出手法比较复杂,当然,更重要的还是那种意境,白头鸟的活泼和机灵,牡丹的高贵和大气被表现的淋漓酣畅,只从这件玉佩上就能瞧得出雕刻这件玉佩的玉雕师那种心有猛虎细嗅蔷薇一刚一柔刚柔相济的胸怀,特别是画面上的白头鸟给人一种想要从玉佩里面扑腾而出飞上你肩膀向你嬉闹的喜感,而高贵大气的牡丹好像也是招手即来一般的感慨。

    瞧了一眼,陈然也就立马清楚这件玉佩是个好东西了,怎么个好法,雕玉的料子倒在其次,主要的自然还是这件玉佩的意境。

    只不过他心里却有点疑惑,这件玉佩虽好,但按说如果让其他玉雕师出手的话,应该还是能仿的出来的,虽说仿出来的可能意境不能一摸一样,但意境这玩意只要差的不是太远也就没问题了,再说就算让雕琢这件玉佩的玉雕师本人雕琢两件一样的玉佩出来,也不可能意境一摸一样的,肯定要有稍许的差别的,这就和玉雕师的状态有关了,玉雕师状态好,也就发挥的好,雕琢出来的玉器质量也就高,而一位玉雕师在雕琢玉器的时候是不可能一直保持一样的状态的。

    “陈老弟,你先瞧瞧这个?”

    或许是瞧出了陈然的疑惑,常胖子这时却是递给了陈然一份文件。

    陈然虽然有些奇怪,但也接了过来瞧了一瞧,这一瞧,却是怔了怔,但随即就恍然了。

    “陈老弟,你知道这种玉佩?”瞧到陈然的神色,常胖子倒是意外了一下,这种玉佩可是连他也没听说过的,他公司里养着的玉雕师也都没听说过,瞧陈然这神情,倒像是知道似地。

    “常哥,这是组玉吧。”听到常胖子的询问,陈然也就点了点头,说起来这种玉佩他还真略知一二。

    在我国佩戴玉佩是很常见的,特别是在古代,古代的统治阶级都佩戴有佩玉,甚至在大多数的朝代佩戴玉佩是必须的,因为统治阶级等级森严,佩戴玉佩是要被记入法策中的,也就是礼法,就是说不佩戴玉佩出行的话,那就是不合礼数,也就是违法的,严重者是要被砍头的。

    而佩又有全佩,组佩和装饰佩玉。

    最为神奇最为神秘的玉佩自然是全佩,全佩是一种很复杂的玉佩,在古代只有君王才能佩戴上这样的玉佩,而且一般佩戴的时候,也是祭祀的时候才佩戴的,也就是专门用来祭拜天地四方的。

    全佩是有珩、璜、琚、瑀、冲牙等组合,其组合方式,宋以来有很多学者进行了考证和推测,由于佩制失传已两千余年,至今仍难以定论。

    目前出土的全佩总共也只有三件,一件藏于美国弗利尔美术馆,出于花都金村,全长约42厘米的战国金链舞女士玉佩,它以金链贯穿玉质舞女及璜、管、冲牙等组成佩饰。两舞女短发覆额、两鬓有盛鬋,衣长曳地,博带,各扬一袂于头上作舞。冲牙为双首龙形,佩末端悬龙形双璜,此佩可挂于颈部垂于胸前。

    这件全佩是有女士佩戴的,战国全佩在中原辉县也出土过两件,于玉瑗上悬挂左右两个珩,左右珩下各挂一个璜,中央从瑗上直接悬挂一个冲牙,垂于珩和璜之间。

    这三件全佩被鉴定为全佩,但事实上,还只是猜测而已,因为这三件全佩和古典上记载的全佩形制并不符合。

    也就是说,迄今为止,还没人见过全佩是什么样子,一切都还是未解之谜,只是根据记载推断而已。

    除了全佩,还有组佩,组佩也就是将数件玉佩组合在一起,组佩出土的倒是比较多,只不过是组佩一般都是悬挂在革带上的,怎么悬挂的文献记载也不具体。

    装饰性的玉佩就不用说了,现如今的玉佩一般都是装饰性玉佩,装饰性玉佩包括生肖形玉佩,如人纹佩、龙纹佩、鸟纹佩、兽纹佩等,最为精巧绝伦的则是镂空活环套扣的玉佩。

    而眼前的玉佩却是一件组佩,具体的说,又叫拆玉,或者说是组玉。

    何谓拆玉呢?组佩就不说了,也就是数件组佩组合在一起,而拆玉也就是组佩中的一种,是取巧的一种,也就是本来是一件组佩,但从中间或者某个分割线拆开就变成了两件玉佩或者三件玉佩甚至更多,而且更重要的是不管是两件还是三件都是一摸一样的,但组合在一起的话,却是一件玉佩,一点也不显得多余,这就好比把魔方给拆开是一个个的小方格,组合在一起,却是一个大方格一样,相对的来说,自然拆玉更难一些,因为拆玉不管拆开之后的玉佩还是组合在一起的玉佩都不是小方格,只是小方格的话,那还叫玉佩吗?

    拆开之后的玉佩是一种形制和图案,而组合在一起的玉佩却又是一副形制和图案,当然,拆玉可不是简答的把一块玉佩从中间切开,也就是日月合璧那种,准确的说日月合璧也算是拆玉,但只是最简单的拆玉,根本没什么技巧可言,真正的拆玉,两者不管是拆开之后的还是组合之后的玉佩都是完整的玉佩,而且无论是意境还是形制都是不一样的。

    这样的玉佩还有种叫法又叫机关玉,当然,这样叫的人很少,只是这样形容罢了,据说拆玉的由来就是根据战国的某种机关雕刻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