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此时,殿内的三位中书大臣们皆已注意到了赵弘润,不由自主地停下手中的笔,微笑地看着魏天子与赵弘润二人。

    可能是察觉到殿内的气氛有些微妙的改变,魏天子疑惑地抬起头来,一眼就注意到了站在他旁边伸头探脑看着龙案上奏章的儿子,一边继续写着批文,一边语气平常地说道:“回来了?”

    “唔。”

    “商水好玩么?”魏天子随口问道。

    赵弘润撇了撇嘴,说道:“好玩个屁,现在还是一片穷乡僻壤,风景倒是不错,其他的嘛,一塌糊涂。”

    “边域的小县嘛,你拿它跟大梁比?”魏天子毫不意外,写完了批文,将手中的笔放在砚台上,随即笑着对赵弘润说道:“不过朕相信,几年之后,商水的改变,会叫国人瞠目结舌的。”

    “嘿!”赵弘润嘿笑一声。

    而此时,魏天子已从龙案后站了起来,一边说话一边迈步走向了殿外,赵弘润会意地跟了上去。

    “安陵与鄢陵那边的事,你处理地不错。……两县约赛,这招着实高明啊,虞子启对你可是大加赞誉。”说到这里,魏天子故意板起了脸,话锋一转冷笑说道:“不过,最后居然是鄢陵胜过了安陵,哼哼,御史监的弹劾奏章,朕可是替你压着呢。”

    “弹劾就弹劾呗。”赵弘润一脸无所谓,毕竟他早就猜到。

    言官嘛,若是这种事御史监碍于他赵弘润不敢弹劾,那御史监要来有什么用?

    不过谁都清楚,这种弹劾无非也就是走个过场。

    安陵的魏人输了又怎么样?丢了魏人乃至魏国的面子又怎么样?

    相比较赵弘润解决了鄢陵与安陵两县********的大功劳,无非就是个小瑕疵而已。

    更何况,鄢陵的楚人,如今也不也是魏国的一员么?

    因此,魏天子也只是将这件事当成一个玩笑来与赵弘润说罢了。

    “这件事,你做得确实不错。……礼部欠你一个大人情啊。”

    听了这话,赵弘润瞥了一眼父皇,语气莫名地说道:“父皇说这话,是担心儿臣找杜宥大人的麻烦?”

    “哈哈。”魏天子哈哈一笑,玩笑般说道:“杜宥亲自来向朕求情,朕只要亲口许诺了他,你可别让朕下不了台。”

    赵弘润闻言沉默了片刻,其实他对礼部以及尚书杜宥并没有什么意见,毕竟有些事,的确是他出面比较合适,谈不上什么利用。

    相比较而言,他更加在意另外一些事。

    “换而言之,安陵的真相,父皇早就清楚的,对吧?”

    听闻此言,魏天子亦沉默了片刻,良久这才叹息说道:“如今宗府在你二伯手中……国内的某些情况,会慢慢变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