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能量,这个词好!”

    “正适合现在全国推行的‘五讲四美三热爱’。”章光年听完方言的解释,赞不绝口。

    刘剑青默默地全部记在本子上,等到文学评论的时候,“正能量”这个词准用得上。

    或许,马上就能用的上。

    《热爱生命》和“口语化”,这个诗歌界现在最热的话题,《人民文学》岂能置之不理。

    毕竟,相比于晦涩难懂的朦胧诗,打着“正能量”旗号的口语化诗,更得主流的支持。

    “他啊,总是能创造一些意想不到的新词汇。”沈雁氷露出满意的笑容。

    “意想不到的不只是这词、这诗,还有《大秦之裂变》这本书,实在是大大出乎我们整个编辑部的意料。”

    章光年从公文包里拿出厚厚的稿纸。

    方言在沈雁氷的示意下,拿到手里,就见上面改动的地方微乎其微,这也很正常。

    老师已经把编辑的活给干完了!

    “真的是大开眼界。”

    章光年由衷道:“居然能想到用借古喻今的法子,跳出传统改革文学固有框架,别出心裁,真的是别出心裁。”

    “这都多亏了蒋紫龙。”

    方言也不贪功,如实地说论改革精神的思路是他提供的,自己只是踩在他的肩膀上。

    沈雁氷夸奖道:“话虽然是这样,但能想到商鞅变法,想到把秦孝公和商鞅写成一个改革的符号,这也是很难能可贵!”

    “是啊,难能可贵。”

    章光年感慨道:“我们一直在寻找更多关于改革方面的作品,但很遗憾的是,整个领域一片空白,暂时找不到和蒋紫龙一样的第二个、第三个作家,但现在,你出现了!”

    “您太过奖了。”

    方言一问才知,《人民文学》一直在找一部能作为改革文学标杆的长篇,从而把这个文学领域推上高潮,但改革文学实在太难。

    写改革本来就难,更何况是写长篇。

    蒋紫龙虽然是“第一人”,但写的也基本是中篇和短篇,哪怕是在讲习所期间,写的《赤橙黄绿青蓝紫》,也只是一部中篇。

    如果《大秦之裂变》发表以后,能像《牧马人》、《暗战》那样,轰动全国,可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