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发射管内部空间可调,弹药击发后可获得不同的膛压,因此在保持45度基本发射角时仍可改变射程。

    这种通过调节内膛容积来改变膛压的结构常见于小型榴弹发射装置,因为小型榴弹发射装置通常没有复杂的高低机,有很多甚至没有脚架,所以45度发射角对射手来说最好掌握。

    小型榴弹的装药量通常是固定的,它对于60毫米以上迫击炮用增减发射药包来调节射程并不适用。

    八九式掷弹筒这种结构的优点是对固定目标连续射击时可以获得较好的密集度。

    缺点是由于发射筒后部不是封闭的,因此存在闭气问题,在发射数量多时易发生爆炸伤害事故,因此对发射筒的热处理工艺要求较高。

    日军曾记载了不少掷弹筒爆炸事故也有不少射手被炸死的例子。

    击针组件内部装有击针、击针簧和击发装置,向后拉击发杆可以压缩击针簧,然后击发。

    八九式50毫米榴弹是掷弹筒主要使用的弹药,实际上它就是一枚缩小的山炮炮弹,外形呈圆柱体,由于初速很低,不需要钢材,所以弹体由球磨铸铁铸成。

    八九式榴弹的铜制弹托用于闭气,能和膛线紧密配合,弹体前后有螺纹,可连接引信和发射药筒。

    榴弹所采用的88式引信在发射前通常需拔掉保险销,可选择瞬发或短延时2种方式。

    88式引信在对墙壁等坚固目标射击时也可以不拔保险销,命中目标时会产生长延时引信的效果。

    发射药筒内装有底火和发射药,药筒底部开有一圈小孔,击发后发射药燃烧的气体由此喷出。

    发射药筒和弹体螺接在一起,发射时一起飞出,因此不存在抛壳问题。

    除榴弹外,八九式重掷弹筒还可以发射照明弹、烟幕弹和毒气弹。

    毒气弹是日军在中国战场上打近战的重要弹种,通常和烟雾弹混合使用,以增强攻击隐蔽性和心理威慑效果。

    八九式掷弹筒的另一特点是能发射九一式手榴弹,九一式手榴弹弹体呈圆柱型,前后有两个弹带用于闭气,但是与膛线配合不紧密,因此射程比八九式榴弹近。

    弹体中段则采用预制破片设计,用掷弹筒发射时,弹体后部还需螺接一个发射药筒。

    九一式手榴弹前部有一个较长的引信,它和普通手榴弹常用的延时引信不同。

    九一式手榴弹采取了撞击发火、延时起爆的结构。

    投掷手榴弹时需要先拔出保险销,然后在钢盔或枪托等其他硬物上撞击引信,最后投掷出去,数秒后爆炸。

    而使用八九式掷弹筒发射时,只需要先拔出保险销,然后直接装填发射,手榴弹落地后引信撞击地面,最后延时起爆。

    日军1个步兵中队辖3个步兵小队,每小队辖1个机枪组2挺轻机枪、1个掷弹筒组2具掷弹筒和2个步枪组,每个步兵中队编有6挺轻机枪、6具掷弹筒。

    海军陆战队步兵小队编有3挺轻机枪、3具掷弹筒,日军空降部队步兵小队编有1挺轻机枪与1具掷弹筒,日军各级指挥部也装备掷弹筒作为自卫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