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科技与底层架构

    民众府控制范围内的新合肥市东北方向四百里,这里是一片开发中的露天煤矿,血管一般的木制轨道从其内直通往二十里外的河道码头,工业的血液煤炭从这里被以红毛蛮为主要劳动力的矿工们挖掘装车,沿着轨道送到码头装船再沿河送往新合肥的工业基地。

    送煤炭的货船运到后,码头的接收员还不等船挺稳,就一个箭步跳上货船,对着送煤炭负责人喊道:“来来,赶紧的,清单给我数数。”

    说着接收员就一把抢过来清单表,一一对照数量,看着他着急的模样,送货员问道:“今天咋怎么着急?”

    “有突破呗。”

    “蒸汽机成了?”

    接收员摇摇头,“仅仅是有所突破,距离司令所说的实用化应该不远了。”

    “有这么难?早就在学校看过模型了,咱还以为放大了就行了嘞。”

    接收员啐了口唾沫,“这是什么话?科学这玩意哪里是这么简单的?你看咱们院隔壁材料部的,光是钢铁冷却淬火,就得分门别类的变着法子做,还都得记录在册,用水、动物油脂、植物油,听说还用上盐碱液,复杂的很,各种合金换着法的实验,每种配比都不一样,完全是撞大运,咱看上去那就是永无止境。”

    “这么复杂?”

    “可不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委员长要求必须做好技术资料的记录维护工作,甚至精确到放个屁都得写在文档里。”接收员提起来他们这些研究人员的辛酸史,满脸便秘一般,他们也只是二十岁不到的年纪,只是跟着刘泽学习后,就被赋予如此重要的事业,都是边学习边研究,遇到问题就相互讨论再在刘泽组织的会议上讨论。

    技术这东西就是如此,各种细节都会影响到最终结果,所以极容易失传,即使是现代,美国在经历过几十年的去工业化之后,想复刻有人登月技术也是极难,如果美国当年登月是真实的话。

    工程管理有些东西是相通的,复杂工程想要靠纯客观的信息资料做到永久保有和传承,是非常非常难的,起初看来很不起眼的信息丢失和环境变化,积累下来就会造成整个工序不可复现。所谓传承有序,总是要经过一代一代执行者重复的学习过程来验证和保障,能够在当下的环境下重复甚至改进工作之前,一项复杂技术失传是非常常见的事情。

    刘泽作为民众联盟科学部的最核心人物,并不是无脑的直接让所有人投入到某项研究开发中,而是最先设立制度,然后在制度的框架下填充人员,从十几岁经过扫盲工作的年轻人中挑选精英,然后边学习边研究。

    比如蒸汽机的原理极为简单,就是烧开水,如果做小的蒸汽机模型让其运转起来也非常容易,可唯一麻烦的是怎么放大,模型能用的蒸汽机放大之后就不行了,这就需要人员进行研究各种结构和制作流程。

    远远比电力系统应用更困难。

    最少自从穿越后一切进入正轨以后,科学部所辖的电力部门运用铅化合物涂在铅片上的方法,在稀硫酸中,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原理,制造出了实用性的铅蓄电池,现在的电能分部就是利用这种蓄电池来进行各种各样的实验和研究,比如电解水实验。

    在蒸汽机未能实用化之前,刘泽下属的动力都以水力为主,畜力作为补充。

    电力作为动力源也称为越来越重要的一项,首先电能可以集中生产、分散使用,相比较于水能的动能必须通过曲柄、飞轮、齿轮、皮带等传动,才能将能量输送给每台机器,这种传输方式非常不方便,传输过程中能量损耗也非常大,远远比不上电能的传输和分配。

    而且电能的应用灵活,只需要一个思路,即可转化成热能、光能、机械能和化学能等等。

    自从刘泽用雷电雷击的方法制成第一批人工磁石的发电机后,用鼓形电枢绕组和有槽叠片铁心结构的电击的手工制作实验就提上了日程。

    更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原理,即在电池连接的导线旁边放上磁针,这磁针马上发生偏转这一基本现象,做成了利用电线传输信号的有线电报,用电流脉冲使电磁铁偏转,电磁铁移动一个标记,使其在一张纸上产生书写,印上点和线,用点和线来代表相应的含义,这也是摩尔斯电码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