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是,你做了这事儿的结果,就是未来很多很多很多年后,大家还牢牢记住你做的这件事,还把它告诉了我们啊……

    就好像老四夫妻情深这点小事啊!

    穷极无聊的未来人,都要把它拍成电视剧,全球传播,切……

    有心思转得快的皇子——没错,还是代王。

    代王朱桂刚才一肚子阴谋诡计完了,现在却觉得,做人,最好还是走走堂皇大道,于是竟整肃衣冠,来到夏原吉面前,一拜到底:

    “夏主事方才之话,振聋发聩,真乃是我一句之师也!请受一拜。”

    夏原吉一愣,又听代王大义凛然说:

    “不知夏主事可有写书的习惯?可将刚才发生的一切,都写入书中,也好以我之浅薄,教育后世之人。”

    夏原吉:“……”

    大家:“……”

    可恶啊,这老十三,脑子转得太快了吧!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夏原吉既然被后世评价为一代名臣,那他写的书,就有极大概率流传下去,并被后世找到解读啊!

    只是一刹那间,代王已有了后世之门票!

    当大多数皇子对代王投以羡慕和嫉妒的眼神之际,朱棡兀自沉思。

    他在思考:戴思恭,不是就是给我和老四,还有太子大哥都诊治过的名医吗?

    【戴思恭,师从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是朱丹溪最重要的弟子,元末明初,四处行医,声望极高。

    洪武7年,老朱让他来干活,他不愿意去,以“不循古方”为由退隐。

    洪武19年,朱棣因为贪嘴,吃很多生芹生了大病,韩奭治不好,又有臣子推荐他,朱元璋就派人带着礼物和钱再去请。

    戴思恭问诊一番,确认朱棣得了寄生虫病,就给开了一剂药,立下“细蝗”,病就好了。

    朱棣很感激,也很机智,知道这是难得的名医,让身边的袁宝、王彬赶紧跟着好老师学习医术,还让他的儿子戴宗儒跟着自己。

    戴宗儒陪朱棣北征出塞,出力颇多,但很可惜英年早逝,洪武27年死掉了,享年45岁。

    王彬事迹不详,至于袁宝,靖难期间一直是他陪同朱棣征战,后来官至太医院判。水平嘛,大概还暂时达不到的程度。】

    朱棣这毛病,已经是好几年前的事情了。

    这事儿朱元璋还记得,其他皇子就知道得不那么真切了。现在听了光幕这么一说,有些疑惑,又有些皱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