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疑,每次说到这些的时候,现场的气氛总是有点沉闷。

    就在这时,朱樉开了口,由于灵堂里头已经禁止说马列了,所以他笑哈哈的安慰大家:

    “清朝真是烂啦!连盐稅都抵了出去,稅都换别人收了,这皇帝是谁当呐?”

    朱棣摇头:“这张廷玉在比烂,二哥,你还现场比起了来了……”

    朱樉嗤道:“安慰你们还不高兴,非要我说出你们就是烂吗?”

    朱棣:“……”

    老朱:“……”

    【回到建文新政。

    地方上还有些增减水利部门、仓库等细节,较为琐碎,特点不够突出,故而略过。

    官制改革还剩下最后一个大改动。

    将地方布政司的左、右布政使合二为一,由从二品→正二品,下面的副官们依次升阶。】

    这是真的挺大的。茹瑺:“如此一来地方布政使将会比其他二司主官都高一品啊。”

    朱樉翻译道:“就是让大家都听布政使的话呗。也不是不行。不行吗?”

    他询问大家。没人理他。

    【布政司(民政)、按察司(刑狱)、都司(军政),是朱元璋独创的地方三司系统,旨在分割地方权力。

    它和废除中书省的行为是互相配套的。

    故而,洪武14年,布政使从1人→2人的举动,可以理解为朱元璋在进一步分割相当于“书记+长”的地方行政主官的权力。

    而非地方事物太多,一个人忙不过来,得两个人干。】

    茹瑺终于把自己一直疑惑的东西问出来了:“这书记+长,到底是以什么逻辑来命名的?具体分管的事务是什么?”

    对之前的兔朝官职表印象深刻、倒背如流的郁新加入讨论:“我虽明白‘书记’这个字眼,但为什么长不直接叫副书记呢?太容易按字面的一省之长去理解了。”

    大家觉得未来的官制实在太复杂了。

    不理解、不理解。

    怎么会有那么复杂的官?唉,对比一下宋朝的结衔是多么的简单,看看,人家每个字都明明白白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