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师出有名,赵王就要天下接受他起兵不是叛乱的事实,那就必须为自己的起兵找一个合适的借口。

    二十年的时间,赵王早就把太祖定下的皇周大典给翻烂了。

    “诸君,孤王乃太祖高皇帝、孝慈高皇后嫡子,国家至亲,受封以来,惟知循法守分。今幼主嗣位,信任奸回,致使皇权旁落,威严扫地。孤之父皇、母后创业艰难,封建诸子,藩屏天下,传续无穷,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祖训》云:‘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必训兵讨之,以清君侧之恶。’

    今祸迫予躬,实欲求生,不得已也。

    义与奸邪不共戴天,必奉行天讨,以安社稷,天地神明,照鉴予心。”

    赵王说话之时,语带悲怆,大义凛然,似有浩然正气在身。

    这种时候当然缺不了托了!

    赵王府的葛长史站出来,“王爷此举不妥,我等虽知王爷公正为国之心,然天下人不知,一旦起兵,无异于泼墨自污于身,千秋史笔再难写净!还请王爷三思啊!”

    葛长史当然不是来劝赵王起兵的,而是来协助赵王营造一个一心为公的贤王形象的。

    剩余几个人也纷纷出言劝谏。

    “诸位,不必多言,为我大周万年江山社稷计,本王何惜此身!?”

    此刻殿内众人也被赵王之大无畏精神感动,纷纷投效,唯独两人冷笑不止。

    正是燕城府尹张昺、燕城都尉谢贵。

    一个是燕城最高的行政主官,一个是燕城最高的军事主官。

    此二人都是太宗皇帝旧臣,对太宗忠心不二,才被内阁派到了燕城,想要掣肘赵王。

    可惜赵王此刻大势已成。

    张昺虽然耗费心血,但也难有半点话语之权。

    而谢贵就更惨了,兵马乃是赵王最为看重的,城防军上下早已是赵王的拥趸,没有赵王的令箭,他这个都尉,难以调动十骑。

    此二人的能力不算出类拔萃,但心智绝对是少有的忠贞之士。

    在看完赵王的表演之后,谢贵冷笑着说道,“天无二日,吾岂从汝为逆哉!?”

    赵王闻言,双眸微微一凝,他身旁的一个黑衣剑客突然出手,一剑掠过,将谢贵的左臂斩下。

    张昺见状随即大骂道,“汝曹安得辱天子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