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向做足了前期工作,这才信心满满地前来见叶石生,一见面,就被叶石生来了一手指桑骂槐。
明是骂麻秋工作失误,暗中是骂他和马霄背后的《燕省日报》事件。
崔向刚想开口解释《燕省日报》事件,却见钱锦松也在,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说道:“锦松也在?有事向叶书记汇报?”
钱锦松听出了崔向的意思,他在场的话,不方便崔书记向叶书记汇报工作,就冲崔向微一点头,又对叶石生说道:“叶书记,那我就先回去了……”
叶石生想了一想,也没说话,只是点了点头。等钱锦松走到门口的时候,他忽然又说了一句:“锦松,听说森林公园的森林居饭店不错,而且环境幽美,正好晚上有空,一起去坐坐如何?”
钱锦松微微一愣,随即明白了什么,笑道:“既然叶书记有雅兴,没问题,一定奉陪。我这就去安排……”
崔向脸色微微动容,心中明白叶石生的言外之意。一是告诉他,他和钱锦松之间关系不错;二是暗示,他要去森林居吃饭,森林公园是远景集团的产业,谁不知道夏想和远景集团的关系?领导的话就是要让人联想丰富,越摸不清领导意图越好。
崔向的心慢慢地下沉,预感到今天和叶石生的对话,将会十分沉重。
果然,钱锦松一走,叶石生就“啪”的一声将《燕省日报》摔到崔向面前,语气十分不善地说道:“崔书记,马霄是怎么回事?他这个宣传部长,是不是当得太自由自在了,还有没有组织和纪律?”
崔向被叶石生的气势一压,不由自主心中一惊,心想果然是久居高位,性子再软,一旦发作起来还是有无形的威严。他忙一脸凝重地说道:“是我的错,叶书记,我向您检讨,承认我工作上的失误。本来马霄同志找我商议了这件事情,也是因为中宣部和首长通过不同渠道对燕省的产业结构调整表示了关注,似乎对燕省媒体一面倒地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大为不满,认为真理越辩越明,应该向中央看齐。连《京城日报》都刊登了著名学者程曦学的文章,而且燕省领导小组的成员夏想也在《青年报》发表了反驳文章,燕省的媒体却一点动静也没有,也说不过去。马霄同志的意见是,燕省是现阶段产业结构调整最有成绩的省份,又离京城最近,既然有首长表示了关注,我们燕省的媒体不组织讨论也说不过去,要和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才好……”
叶石生不动声色地听崔向解释,慢慢地点燃一支烟,眯起了眼睛,一副笃定、自信的样子。
崔向吃惊不小,从叶石生的表现来看,刚才自己抬出《京城日报》和中宣部,显然对他没有触动。
“我当时就和马霄同志商量,此事要先请示叶书记,但联系了一次,没联系上您,而且《京城日报》的文章一经发表,就已经在燕省引起了不少猜测……”崔向的话未说完,就被叶石生打断。
叶石生捏着烟,眼神之中流露出淡淡的威严:“联系不上我?看来,麻秋的工作最近总是出错,我是不是该换一个秘书了?”
崔向没想到叶石生专挑他话里的毛病,一不留神又说错了一句话,得罪了麻秋。麻秋虽然为人诚恳,不多事,但他毕竟是叶石生最信任的人。这下倒好,麻秋以后不记恨他才怪。
“我……其实不关麻秘书的事情,可能是我拨错了电话。”崔向无奈,只好自打嘴巴,又继续说道,“主要也是当时情势急迫,领导说了,《京城日报》之后,还陆续会有其他报纸发表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文章,燕省再落后的话,就说不过去了。因为第一波浪潮是国家媒体,第二波浪潮就是国内各省的媒体。燕省离京城最近,又正在大力推行产业结构调整,首当其冲应该跑在其他兄弟省份的前列。”
“领导?哪一位领导?是以个人名义还是以别的名义?”叶石生将烟头按灭在烟灰缸中,似笑非笑地看着崔向。
崔向本来以为只要含糊地一提领导,叶石生就会立刻软化立场,不再穷追不舍。不想他不但没有流露出足够的敬畏之意,还非要追问领导的名字,崔向不免暗暗嘀咕,叶石生什么时候变得这么有底气了?
崔向一时犹豫,叶石生却又及时地转移了话题,说道:“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再追究责任也无济于事,就不要再提了。”
崔向心中一喜,叶石生软化了,果然关键时刻他又顶不住了,看来,《燕省日报》事件算是过关了。此事可大可小,只要叶石生没有任何表示,就会在省委中造成共识——叶书记虽然是***,但控制不住宣传口,掌握不了大局。如此一来,向他这个副书记靠拢的人会慢慢增多。
谁都想找一个说话有分量的靠山。在省委里面如何立威?就是在一件件事件的累积之中,谁说话管用次数多,谁身边的人就会越多。
“既然《燕省日报》发表了对产业结构调整质疑的文章,肯定也有赞成的声音。我和睿恒、升平以及锦松刚才开了一个碰头会,确定了一下今后领导小组的工作重点,决定安排葛山同志兼任领导小组的副组长,指导领导小组以后的宣传工作。在宣传方面,领导小组做得还远远不够,葛山同志有宣传方面的工作经验,正好由他来应对宣传问题,制定宣传策略,组织撰写辩论文章。有人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质疑,我们就得拨乱反正,为产业结构调整正名!”
叶石生掷地有声,大手一挥,以一副气壮山河的气势说出了一番令崔向心惊肉跳的话。
明是骂麻秋工作失误,暗中是骂他和马霄背后的《燕省日报》事件。
崔向刚想开口解释《燕省日报》事件,却见钱锦松也在,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说道:“锦松也在?有事向叶书记汇报?”
钱锦松听出了崔向的意思,他在场的话,不方便崔书记向叶书记汇报工作,就冲崔向微一点头,又对叶石生说道:“叶书记,那我就先回去了……”
叶石生想了一想,也没说话,只是点了点头。等钱锦松走到门口的时候,他忽然又说了一句:“锦松,听说森林公园的森林居饭店不错,而且环境幽美,正好晚上有空,一起去坐坐如何?”
钱锦松微微一愣,随即明白了什么,笑道:“既然叶书记有雅兴,没问题,一定奉陪。我这就去安排……”
崔向脸色微微动容,心中明白叶石生的言外之意。一是告诉他,他和钱锦松之间关系不错;二是暗示,他要去森林居吃饭,森林公园是远景集团的产业,谁不知道夏想和远景集团的关系?领导的话就是要让人联想丰富,越摸不清领导意图越好。
崔向的心慢慢地下沉,预感到今天和叶石生的对话,将会十分沉重。
果然,钱锦松一走,叶石生就“啪”的一声将《燕省日报》摔到崔向面前,语气十分不善地说道:“崔书记,马霄是怎么回事?他这个宣传部长,是不是当得太自由自在了,还有没有组织和纪律?”
崔向被叶石生的气势一压,不由自主心中一惊,心想果然是久居高位,性子再软,一旦发作起来还是有无形的威严。他忙一脸凝重地说道:“是我的错,叶书记,我向您检讨,承认我工作上的失误。本来马霄同志找我商议了这件事情,也是因为中宣部和首长通过不同渠道对燕省的产业结构调整表示了关注,似乎对燕省媒体一面倒地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大为不满,认为真理越辩越明,应该向中央看齐。连《京城日报》都刊登了著名学者程曦学的文章,而且燕省领导小组的成员夏想也在《青年报》发表了反驳文章,燕省的媒体却一点动静也没有,也说不过去。马霄同志的意见是,燕省是现阶段产业结构调整最有成绩的省份,又离京城最近,既然有首长表示了关注,我们燕省的媒体不组织讨论也说不过去,要和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才好……”
叶石生不动声色地听崔向解释,慢慢地点燃一支烟,眯起了眼睛,一副笃定、自信的样子。
崔向吃惊不小,从叶石生的表现来看,刚才自己抬出《京城日报》和中宣部,显然对他没有触动。
“我当时就和马霄同志商量,此事要先请示叶书记,但联系了一次,没联系上您,而且《京城日报》的文章一经发表,就已经在燕省引起了不少猜测……”崔向的话未说完,就被叶石生打断。
叶石生捏着烟,眼神之中流露出淡淡的威严:“联系不上我?看来,麻秋的工作最近总是出错,我是不是该换一个秘书了?”
崔向没想到叶石生专挑他话里的毛病,一不留神又说错了一句话,得罪了麻秋。麻秋虽然为人诚恳,不多事,但他毕竟是叶石生最信任的人。这下倒好,麻秋以后不记恨他才怪。
“我……其实不关麻秘书的事情,可能是我拨错了电话。”崔向无奈,只好自打嘴巴,又继续说道,“主要也是当时情势急迫,领导说了,《京城日报》之后,还陆续会有其他报纸发表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文章,燕省再落后的话,就说不过去了。因为第一波浪潮是国家媒体,第二波浪潮就是国内各省的媒体。燕省离京城最近,又正在大力推行产业结构调整,首当其冲应该跑在其他兄弟省份的前列。”
“领导?哪一位领导?是以个人名义还是以别的名义?”叶石生将烟头按灭在烟灰缸中,似笑非笑地看着崔向。
崔向本来以为只要含糊地一提领导,叶石生就会立刻软化立场,不再穷追不舍。不想他不但没有流露出足够的敬畏之意,还非要追问领导的名字,崔向不免暗暗嘀咕,叶石生什么时候变得这么有底气了?
崔向一时犹豫,叶石生却又及时地转移了话题,说道:“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再追究责任也无济于事,就不要再提了。”
崔向心中一喜,叶石生软化了,果然关键时刻他又顶不住了,看来,《燕省日报》事件算是过关了。此事可大可小,只要叶石生没有任何表示,就会在省委中造成共识——叶书记虽然是***,但控制不住宣传口,掌握不了大局。如此一来,向他这个副书记靠拢的人会慢慢增多。
谁都想找一个说话有分量的靠山。在省委里面如何立威?就是在一件件事件的累积之中,谁说话管用次数多,谁身边的人就会越多。
“既然《燕省日报》发表了对产业结构调整质疑的文章,肯定也有赞成的声音。我和睿恒、升平以及锦松刚才开了一个碰头会,确定了一下今后领导小组的工作重点,决定安排葛山同志兼任领导小组的副组长,指导领导小组以后的宣传工作。在宣传方面,领导小组做得还远远不够,葛山同志有宣传方面的工作经验,正好由他来应对宣传问题,制定宣传策略,组织撰写辩论文章。有人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质疑,我们就得拨乱反正,为产业结构调整正名!”
叶石生掷地有声,大手一挥,以一副气壮山河的气势说出了一番令崔向心惊肉跳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