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嘴里像是含了一颗宝珠。

    希奇了?

    李定安琢磨了一下,“哈”的一声,“颜料炸了!”

    研究愣了一下:“啊?”

    “应该是入炉时装瓷胎的匣钵破了一道缝,火从缝隙里钻了进来,颜料猝热后产生的现像:古代北方地区的红色颜料主要成份是雄黄和铅丹,有时也会加一点琉磺,铅丹遇明火会变黄,琉磺会燃烧,从而形成黄色的溅状线……

    不过不多,之后釉面结晶,被玻质层覆盖,所以不明显。确实属窑变现像,但并非不可复制……你再做一下非金属元素测定,看有没有砒霜成份……”

    雄黄遇明火也会反应,会转化为砒霜,有这玩意,就说明匣钵确实破了……

    “这么简单?”

    组长拍了一下手掌,噔噔噔就跑。

    又过来一组:“李老师,我们组负责填色、饰线的成份研究……在做实验时,发现其中一件标本的钴料很古怪:铁比锰高、锰比钴高,钴比砷高,砷比铜高,铜比锌高,锌比镍高……”

    何安邦愣了一下:“铁、锰、钴、砷、铜、锌、镍?”

    “对,七种!”

    这就很奇怪了。

    不管是曾青、回青、扁青、苏麻离青,还是浙料、硃明料,更不管哪个朝代哪个时期,青料一概分为三类:低锰、高锰、高铁。

    前两种国产:低锰料不含砷和锌,高锰料不含铜和锌,最后一种进口自中亚,也就是所谓的回青,不含铜和镍。

    所以,六种以上元素的都少见,真就是第一次听,七种元素全包齐活了的?

    何安邦看了看马献明,马献明也摇头:李定安当了甩手掌柜之后,项目就是他负责,他当然清楚各组都有什么问题。

    但说实话,他也没搞懂。

    “几件?”

    “就一件,是一只双耳瓶。”

    “发色呢?”

    “比较鲜艳,优于国料和回料!”

    “混合配比做了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