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班抓住那本书,看了眼封面,就知道是德国人写的冶金业书籍,在这个时代是最先进的冶金知识了。史班虽说是后代的专业人才,但毕竟只学会了冶金原理和后世机械的使用,对于在这个时代用土法制造却不在行,这几年进展不大。稍微翻了几页,史班眼里就冒出光来,这本书是欧洲湿法冶金业的先驱,书里记载着几种常用金属的提纯不说,但是那几种主要酸碱的制作工艺,就让史班如获至宝。

    庞宁见史班拿到书一付兴奋的模样,这才松开了脸,哈哈笑了笑,得意地看了看山前港新发展的墟市,也不理会埋头翻书的史班,挥手朝那些敲锣打鼓的巡检命令道,“别傻站着,入港!”

    刚说完这话,庞宁在人群里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兴奋地跳下马来,冲张罗寒叫道,“张罗寒,你怎么在昌化,我的办公室呢?还在吧!”

    张罗寒赶紧躬身答道,“在,殿下的办公室,大王们都没有更动。”

    庞宁听到这话,却觉得张罗寒的姿态有些疏远。庞宁是多机灵的人,看到张罗寒站在赵布后面,稍微想想,心里就明白了。知道是自己出海太久了,原来的部下都换了领导,心里有些无奈。但庞宁是个豁达的人,也不难为张罗寒,佯装不觉地点了点头,还是一脸的笑脸,拉着发呆看书的史班进了山前港。

    庞宁在自己原来那间办公室坐了下来,四下看了看,见东西都没变,笑道,“我要去府城看看其他三个。”

    史班闻言,把那本《重要矿石论》塞到赵谷的怀里,点头道,“我和你一起去。”

    两人休息了一天,备了好马,带了五十个侍卫,沿着官道往府城走去。庞宁一路上张望,见荒坡野地上,到处都是兴建水利,开垦新田的队伍,问道,“怎么搞这么大动静?”

    史班把最近南海国的一系列动态,给庞宁介绍了下,庞宁扬了扬眉毛,说道,“海路绝了怎么行,这不光是粮食火药的问题,这样下去,不少需要进口的民用品也要短缺了吧。”

    史班点了点头,答道,“粮食是压住了,但其他的还在涨,我昨天在铺子里问了下,绸缎价格也是一天比一天贵,蜀锦都卖到四两一匹了。”

    庞宁倒吸了一口凉气,笑道,“这倒比运到马尼拉还赚钱!让董学普来管经济,大家都不会饿死。但想发财奔小康,董学普那种喜欢钻牛角尖的性格搞不好,还得靠我。”

    史班撇了一眼庞宁,点头道,“是要想想办法,也该你出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