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日子,真是“拼了”。

    所有人都热情高涨,以最大的激情,投入到这项“千秋功业”中去。

    工作到第二天,数理组的老师们就开始庆幸。

    他们这两个组有刘组长,真是太好了。

    刘弘毅没有搭理基础知识那一块,那不用他操心。数学组和物理组,集中了楚州一中和其他学校最优秀的老师,他们有完整的备课资料,可以轻轻松松把重点圈出来。

    刘弘毅贡献的,是自己的高考经验。

    毕竟目前整个国家,也就他一个人“参加过”77年的高考。

    老师们的经验,都来自于十年前。

    高考是从1966年停止的。

    而且还很难找到完整的十年前高考试卷。国家肯定有,但楚州没有“收藏”。只能让参加过历年高考的人,凭记忆一点点地写。

    还不保真。

    因为记忆是会出现偏差的。

    刘弘毅主要负责应用题这一块。

    他也没办法记得所有的数学物理试题,但大方向还是记得的。

    刘弘毅虽然没打算完全打开“超级作弊器”,可是在编写教材的时候,还是会不知不觉间受到记忆的影响,自然而然地带着一定的针对性。

    所以他编写的应用题教材,是最系统化的。

    这还不是最重点。

    最重点是他所有的解题方式都是经过优化的,是后世五十年的进步和结晶。

    这样的“作弊”,刘弘毅认为很有必要。

    因为靠他一个人去推广这些优化模式,明显力不从心。

    只有变成教材,才能最大限度地推广。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科学思维的创新和传递。或许未来世界的大科学家,就隐藏在今后这几年的考生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