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是极其紧张的二十天。

    刘弘毅还是老“规矩”,接到任务从来不一个人干,而是有序组织。

    面对着一大堆的外文专著和专业期刊,刘弘毅没有畏难,而是以科技委和学生会的双重身份,从外语系和其他各个系抽调了一批英语成绩较好的同学过来,组成课余攻坚小组。

    因为是书面翻译,所以不需要口语好不好。

    只要不开口,“哑巴英语”的话,这个时期的庆华大学生中还是能找到许多高手的。

    刘弘毅首先就是进行了一场书面考试。

    考试题只有九道,统一的英译中。

    九道考试题都是从外文专著和专业期刊上挑选出来,根据难度分为上中下三卷。

    每个难度三道题。

    然后再根据考试成绩给学生们分为ABC三组。

    再按照专著和期刊的难易程度,分配给不同小组的同学进行翻译。

    而他自己和英语专业的几位老师以及成绩最好的几位学生,则负责难度最高的资料翻译。

    一切都安排得井井有条。

    再一次展现出他超强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

    令得许多原本对他不是十分了解的老师的同学,有了全新的认识,不少人暗暗表示佩服,觉得学校科技委将此人选拔为学生委员,果然是有道理的。

    当然,也有些英语专业的学生表示不服。

    你一个大一新生,还不是英语专业的,凭什么考我们啊,还负责最高难度的资料翻译。

    是不是太“狂妄”了?

    于是就有学生假装请教,故意跑到刘弘毅身边来,看他翻译资料。

    然后他们便有幸领教了什么叫“神乎其技”,什么叫“美术版”。

    刘弘毅根本就不是看一句翻一句,而是看一段翻一段,甚至是看一页翻一页。那些晦涩难懂的专业文字,他看一遍之后,基本就能默记整个段落,然后流畅无比地翻译成中文,卷面整洁无比,基本上没有什么涂抹修改之处。

    徐文心就在一旁轻轻地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