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多了精明的臣子和太监,朱由检对郑芝虎这样憨直中带着野性的草莽人物,当真有些新奇。
在做出封赏之后,朱由检又赐了一套宅院,让郑芝虎有时间来京城学习,和武学军官交流。
这些赏赐,都没有经过朝廷,甚至内阁都不知情。朱由检是利用海外戒严令带来的权力,直接处理这些事。
对于年前就在朝堂上任职的臣子来说,他们已经默认这种事,不愿在海外的事情上纠缠。
但是对于年后才回到朝堂任职的臣子来说,他们有的根本不知道戒严令,认为皇帝在招安郑芝龙的事情上独断专行,破坏朝廷规矩。
“不经内阁,也不经兵部,直接就把招安的事情定下了。”
“陛下如此行事,怎么没人劝阻?”
太常寺少卿钱谦益,就是持这种看法的一员。
作为翰林出身,他在将来是有可能入阁成为大学士的,对皇帝不经内阁发出的旨意,自然极为重视。
不过如今的内阁大学士中,东林党人孙承宗出镇辽东、韩爌还没上任,他也只能找前任大学士朱国祯发发牢骚,提到这件事情。
朱国祯这个前任大学士,是朱由检召回京在国史馆修史的,防止他私修史书,和官方观点相违背。
听到钱谦益向自己发牢骚,他心中有些重视,说道:
“不经内阁的旨意都是中旨,臣子应劝阻这种行为。”
“只是如今老夫不在任上,不该在这种事上置喙。”
“这样,老夫的同乡温体仁,如今是礼部尚书。”
“你和他商议一下,看看如何劝阻这件事!”
遣人唤来温体仁,和他商议这件事。
温体仁听到朱国祯这个同乡召唤,还以为有什么大事。听到钱谦益所说,才知道是招抚个海寇的小事。
他在斟酌之后,说道:
“朝廷在年前颁布廷推法,又宣布境外戒严,可以由陛下直接下旨管理。”
“这件事发生在海外,陛下有权按戒严法处置,我等无权置喙!”
钱谦益闻言说道:
“福建的事情,怎么能说是海外呢?”
在做出封赏之后,朱由检又赐了一套宅院,让郑芝虎有时间来京城学习,和武学军官交流。
这些赏赐,都没有经过朝廷,甚至内阁都不知情。朱由检是利用海外戒严令带来的权力,直接处理这些事。
对于年前就在朝堂上任职的臣子来说,他们已经默认这种事,不愿在海外的事情上纠缠。
但是对于年后才回到朝堂任职的臣子来说,他们有的根本不知道戒严令,认为皇帝在招安郑芝龙的事情上独断专行,破坏朝廷规矩。
“不经内阁,也不经兵部,直接就把招安的事情定下了。”
“陛下如此行事,怎么没人劝阻?”
太常寺少卿钱谦益,就是持这种看法的一员。
作为翰林出身,他在将来是有可能入阁成为大学士的,对皇帝不经内阁发出的旨意,自然极为重视。
不过如今的内阁大学士中,东林党人孙承宗出镇辽东、韩爌还没上任,他也只能找前任大学士朱国祯发发牢骚,提到这件事情。
朱国祯这个前任大学士,是朱由检召回京在国史馆修史的,防止他私修史书,和官方观点相违背。
听到钱谦益向自己发牢骚,他心中有些重视,说道:
“不经内阁的旨意都是中旨,臣子应劝阻这种行为。”
“只是如今老夫不在任上,不该在这种事上置喙。”
“这样,老夫的同乡温体仁,如今是礼部尚书。”
“你和他商议一下,看看如何劝阻这件事!”
遣人唤来温体仁,和他商议这件事。
温体仁听到朱国祯这个同乡召唤,还以为有什么大事。听到钱谦益所说,才知道是招抚个海寇的小事。
他在斟酌之后,说道:
“朝廷在年前颁布廷推法,又宣布境外戒严,可以由陛下直接下旨管理。”
“这件事发生在海外,陛下有权按戒严法处置,我等无权置喙!”
钱谦益闻言说道:
“福建的事情,怎么能说是海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