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在想不出多少武进士名字,袁可立又推荐道:

    “陛下不应专用武进士,曾经立下功劳的辽东赞画、兵部主事、举人孙元化,辽东赞画、副总兵茅元仪,皆可担任护军。”

    朱由检微微点头,没有计较这些。现在最重要的是开先例,确定武进士能担任护军都尉的规矩,所以他下令道:

    “赵率教和马世龙是大将,等孙承宗就任后任命,职位以后再议。”

    “孙祖寿起复为山海护军都尉,直接辅佐辽东护军使毕自肃,和长城护军使王之臣协调长城防御。”

    “孙元化、茅元仪以前多有立功,特赐元士出身,担任宁远、锦州护军都尉。”

    任命了三人之后,朱由检又补充道:

    “这些职位现在只是大概议定,先把人都起复,等孙承宗就任后确定。”

    “以后辽东兵马分为几部、设置几个总兵,就设置几个护军都尉。”

    “护军都尉下面的护军校尉等职,袁卿和孙督师议定,从武进士、文荫武职、太学生中挑选。”

    这样三个护军都尉就用了一个武进士、两个特赐元士出身。群臣都觉得可以接受,皇帝没有非武进士不用。护军都尉和护军校尉从武进士、文荫武职、太学生中挑选的惯例,算是确定下来。

    然后是辽东督师的副手辽东提督,这是从“巡抚辽东地方赞理军务”中分出的军务职位,理论上也是和巡抚相当。

    不过朱由检没有让群臣廷推,而是道:

    “辽东提督一职,让孙承宗从大将中挑选。”

    “以前他是用总兵挂平辽将军印负责辽东军务,但是平辽总兵一职,又有滥设趋势。”

    “今后就确定辽东提督一员,是辽东督师副手,可以节制总兵。”

    “谁担任这个职位,让孙承宗推荐。”

    辽东提督在皇帝设置中是辽东第二号人物,也是前线战事的直接负责人。这么重要的职位都让孙承宗推荐,可谓莫大信任。皇帝为统一权责,可谓煞费苦心。

    袁可立心中却捏了一把汗,知道皇帝既然付出了这么大的信任,孙承宗若是干不好,以后就很难安然致仕。他只能期望这个老友,能够承担重任。

    不过他的担心有点多余,朱由检对孙承宗最大的期望,就是把辽东上下梳理一遍。至于收复辽东等等,完全不抱期望。

    毕竟文臣领兵,在朱由检看来也就那么回事。能达到曾国藩、朱燮元的水平就不错,不能期望有诸葛亮、王阳明那样的人才。

    “结硬寨,打呆仗”也是战术,能做好这一点就算合格。岳飞都说过“阵而后战,兵法之常”,更高的“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还是不做要求了。

    所以朱由检给孙承宗的任务,就是守好山海关。不允许他大规模出击,像韩琦、夏竦、杨镐那样取得大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