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真的!35Tev的能级,比之前的对撞机要强大整整三倍!他们会毁灭整个地球的,我们必须要阻止他们!】

    【什么鬼,你们在讨论些什么?对撞机仅仅是用于科学研究的设备,怎么可能制造出灾难?而且,别说是35Tev能级的对撞机,就是350Tev能级的对撞机也不可能毁灭地球。】

    【但你怎么解释LHC运行的时候层出不穷的灾难?地震、洪水、台风、巨型闪电、甚至各种各样的异象都在LHC运行的时候诞生。我不敢想象更疯狂的LH-LHC对撞机启动的时候会怎样!】

    【富士山世纪大爆发?(斜眼笑)】

    【CERN必须停止实验,否则地球之灵不会饶过他们的。】

    就在CERN的高亮度对撞机吸引了全世界目光的时候,另一边,金陵。

    下蜀航天基地中,徐川正在站在宽敞无比的厂房中仰望着面前一架还在施工的庞大的航天飞机。

    二代航天飞机!

    基于一代星海号的基础上,二代航天飞机的造型和结构都有巨大的改变。

    如果说一代星海号的外观看起来和米苏两国在上世纪制造的航天飞机,那么二代航天飞机则在此基础上增添了不少科幻的色彩。

    其机翼比一代航天飞机更宽阔,也更加的厚实,整体看起来有些类似于海洋中的‘蝠鲼’。

    站在徐川的身旁,负责二代航天飞机设计与制造的常华祥院士眼神中充满了自豪。

    他看着面前这架比一代星海号看上去还要庞大不少的二代航天飞机语气自豪的介绍道:“这就是咱们的二代航天飞机了。”

    “机长66.47米、翼展宽达65.81米、高17.44米;理论上来说,起飞重量如果是在大气层内能超过千吨,突破大气层重量最高为168.44吨,可携带物资突破大气层重量为87.55吨,内部货舱空间约莫550立方米.”

    不得不说,这的确是一个巨大无比的突破。

    在机长还缩短了几米的情况下,这架二代航天飞机的性能差不多在一代上涨了近三分之一。

    听起来似乎并不多,但对于航天飞机这种大型设备来说,可以说是一个相当夸张的数值了。

    虽然突破大气层的载荷并未上涨多少,但内部货舱空间却是大了许多。

    一代星海号只有约莫330立方米,而二代涨到了550立方米,四舍五入一下,都快接近两倍了。

    这意味着在星际航行运输物资的时候,二代航天飞机的载荷要远超一代。

    当然,这也和二代航天飞机的造型改变巨大有关。

    一代航天飞机的造型类似于传统的民航客机,而二代航天飞机因为徐川提出来至少在月球和火星上具备垂直起降的能力,所以它的机翼被设计的更加的宽大和坚固。

    类似于‘蝠鲼’形状的设计,不仅能让机翼承担更大的重量的同时,也扩大了航天飞机内部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