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临渝、居庸、雁门三路齐发大军,河北之地唾手可得,将军霸业成矣。以将军治世之能,安稳耕种五年,积蓄粮草,编练军队,渡河南下,将军当临九五之位。

    嘉虽年弱,然四岁习文,博览群书,游学各地,自称已得屠龙之要。若将军不弃,嘉愿为将军门奔走筹谋,助将军成大事矣。”

    听过郭嘉的话,王言含笑点头。

    这小子的意思很简单,就是听说了他王大将军的名头,而且又听说了他的行动,认为时机选的好,出兵占领的地方也好,是个有水平的人。因为看的起他,所以过来给他当手下。一番话展示了他自己的战略眼光,还小小的来了个预言。

    董卓西迁长安,现在应该已经进行了,洛阳烧完了,孙坚也得了传国玉玺,这会儿可能已经跑路跟刘表干仗呢,不过消息还没传过来。

    他一方大反贼都还没收到消息,郭嘉一路牵驴北上,从刚化冻,走到现在的夏天,更加不可能知道。所以郭嘉很有预见性的,说中了董卓的应对策略。

    而且相对来说,郭嘉的消息渠道受限,这个情况,就是通过十八路诸侯讨董,虎牢关的战况,以及对于董卓方面只言片语的了解,便做出了这个判断,这是相当有战略眼光的。

    至于郭嘉念叨的刘关张战吕布,这个消息倒是已经传开了。当时公孙瓒介绍刘关张,想来应该是说三人乃当年令支城下,鏖战辽东王贼之人。

    但这一次关羽温酒斩华雄的实力,吕布单挑无敌手,刘关张三人合战才压制住吕布,也让人们重新认识了王大将军的战斗力。感情以前的传说,不是甄氏给王言吹牛逼,而是王言确是无敌猛将。

    吕布杀诸侯将领如杀鸡,若是王言过来得是什么样?这是所有人第一次正视的一个问题。

    不过大都只是想想罢了,武勇不决定问题,楚霸王也猛,不是也被刘邦打的无颜面见江东父老,自刎乌江了么……

    郭嘉不是现在出场的,而是等到诸侯散去,各回各家,他去见过袁绍。但众所周知,袁本初好谋无断,其难长久。郭嘉看出了这一点,而且袁绍也没多重视他,便又回老家呆了几年。

    直到曹操帐下谋士戏志才病死,荀彧举郭嘉于曹操,为曹操谋士,献了很多计策,最著名的莫过于针对曹操与袁绍的十胜十败之论,深得兵道精要,很为人称道。

    现在郭嘉来到王大将军麾下,对老曹肯定有影响,不过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因为曹操麾下堪称人才济济,其本身也相当有水平。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只有适逢其会,没有缺谁不可。

    当然这话不适用于共产党,用套话来说,那就是有历史使命。这是毋庸置疑的,因为共产党屡屡化不可能为可能,数次死中得生,并发展壮大,解放中国。比如最著名的四渡赤水,那种死局,绝对不是换谁来都能够力挽狂澜的……

    对于郭嘉的战略眼光,王言很认可,因为他确实就是那么布置的。

    不过还是那句话,他只是守着关键地方留着前出之地,慢慢蚕食,而不是什么一战定河北之地,现在的辽东消化不了。得了那么多的地盘、人口,资源、兵力都跟不上,那不是壮大,反而是削弱。

    “奉孝确有大才,汝之所言,正是吾之所想。不过三路齐出,尽战河北之地,其非一战能成。皆因吾之民丰,骤增人口,旧民必然疲敝。吾起兵时曾言,教人民皆食三餐,三餐有肉,学有所教,病有所医。然吾奋力五年,不过使民每日两餐,朝食稠粥,暮食干饭,若非临海之利,有渔获海鲜所得,肉食空谈而已。

    是故吾之意在缓图天下,稳扎稳打,脚踏实地。旧民纵然不能再富,万不可再贫,此乃吾治下民心之所在,不可动摇。”

    郭嘉点头捧场:“将军高义,实为民谋富强,乃人民之福矣。”

    王言摆了摆手,说道:“奉孝既来,又有远见卓识,胸藏韬略,吾必任用。军、政两事,奉孝欲治何事?”

    郭嘉很懂事儿,起身行礼,深深躬下:“但凭将军安排。”

    “吾知奉孝大才,然或缺实务。且于徒河做一亭长,与百姓多沟通。吾治下官吏,非是‘驭民’,人民非牛马犬羊,何用驭也?吾之官吏乃‘为民’耳。且兵从民出,民为国本,首重在民。奉孝先做半年亭长,来春入将军府为吾从事。奉孝未知,先前汝言刘关张,其中之刘乃刘备刘玄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