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真是一场大雪,整个北方的寒冬进入了新的阶段。倒真是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户铁衣冷难着。
只不过王言手下的十余万大军,不只是都户铁衣难着,而是全都铁衣难着。尽管都户这个职位,准确的说起来,就是他自己。掌握着一路兵权、财税的地方大佬,在唐时,这个职位就叫节度使。
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资源的攫取,将甲胄的价格打了下来。当然还是有名贵的宝甲,但普通的士卒的甲胄已经不缺了。
下了大雪,雪再化了降温,尽管甲胄都是经过了处理,内衬了绒布,内里还穿了厚棉衣,但也还是扛不住整日在外行军。再者大雪封了山,也埋了路,对行军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从这方面来讲,小栋梁说的大雪救了契丹,是真的。
因为虽然契丹已经反应了过来,正在拼死的抵抗,导致西线的战事已经从之前的平推,陷入了焦灼。但是总体而言,还是王言统领的大军成攻势,契丹在一步步的收缩防线。现在的这一场大雪,以及突然寒冷好几分的恶劣天气,确实迟滞了王言统领的十万大军的进攻速度,留给了契丹更多的应对时间。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讲,秋收以后开打,一直打到来年春天,这本就是正常的战争时间。选择在秋后动手,自然在战争开始之前,就已经有了过冬的准备。因为寒冬来临而导致的迟滞,本就是在计划之中的。毕竟他们慢,契丹更慢。
契丹虽然慢,但是他们很急。
上京皇都之中,就好像当年的西夏皇城一样,都是热锅上的蚂蚁,干倒腾腿,而没有任何的办法。从耶律洪基到下边的各种南北两院的大臣,大都是气急败坏。
论来论去,也不过就是那么几点。其一,选人总领战役。其二,后勤工作,调集物资,强征兵力。其三,部署问题。
总结下来就是,拿什么打,谁去打,怎么打。如此中央朝廷定好了章程,再逐级下达,各自执行。
如果非要再加其他的程序,综合现在契丹的情况,那么还要多两条。一是平叛、维稳,因为内部盘乱不断,虽然还没有什么汇总的数据出来,但是已有狼烟四起之势。二则是议和。开战之初,内部便已经出现了投降的声音。
这以往都是大宋的专利,毕竟此前都是契丹按着大宋爆揍,揍出了车神,也揍出了完蛋的真宗,臭不要脸的还去封禅泰山呢。
但是现在攻守易形了,且易的太快,太突然,以致于听到了要主动求和的声音,很多人都没怎么反应过来,随后就砍了四个南院的汉臣,北院的两个契丹大臣。
毋庸置疑,契丹的南北面官制度,是多民族政权的有效政策,促进了民族融合,这是已经盖棺定论的事。但是也不需质疑的是,终究还是契丹人更高贵,权力更大。
契丹的军权在北院,南院的汉臣只是管着汉人的民生之事罢了,主要管理的地区,自然就是被石敬瑭送出去的幽云十六州。
确实不排除有人将希望放在了契丹的身上,认为契丹以后可以入主中原,他们寄希望于改造契丹人,争取汉人的地位。
但是手里没有刀子,反而活在人家的刀口下,平常时候,可能确实会影响一些生活方式,传达一些文化。到了见真章的时候,契丹的刀子抡起来可是一点儿不手软。
“冤枉,冤枉啊……”
喊冤的声音凄厉极了,在大殿中久久不散。
在前排位置坐着的,一个长脸,长须,戴着契丹人官帽,双手拢在袖子里眯着眼睛充人头的大臣睁开了眼,看着被拖出去的几人,愣愣出神。
他转回头看着上位的耶律洪基,正对上了后者的眼。
耶律洪基此刻的眼神锋芒必露。他今年不过二十五岁,正是鼎盛的时候,早年便确定了太子的位置,也没有小心翼翼的等太久的时间就上了位,权力过渡的也比较平滑。
只不过王言手下的十余万大军,不只是都户铁衣难着,而是全都铁衣难着。尽管都户这个职位,准确的说起来,就是他自己。掌握着一路兵权、财税的地方大佬,在唐时,这个职位就叫节度使。
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资源的攫取,将甲胄的价格打了下来。当然还是有名贵的宝甲,但普通的士卒的甲胄已经不缺了。
下了大雪,雪再化了降温,尽管甲胄都是经过了处理,内衬了绒布,内里还穿了厚棉衣,但也还是扛不住整日在外行军。再者大雪封了山,也埋了路,对行军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从这方面来讲,小栋梁说的大雪救了契丹,是真的。
因为虽然契丹已经反应了过来,正在拼死的抵抗,导致西线的战事已经从之前的平推,陷入了焦灼。但是总体而言,还是王言统领的大军成攻势,契丹在一步步的收缩防线。现在的这一场大雪,以及突然寒冷好几分的恶劣天气,确实迟滞了王言统领的十万大军的进攻速度,留给了契丹更多的应对时间。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讲,秋收以后开打,一直打到来年春天,这本就是正常的战争时间。选择在秋后动手,自然在战争开始之前,就已经有了过冬的准备。因为寒冬来临而导致的迟滞,本就是在计划之中的。毕竟他们慢,契丹更慢。
契丹虽然慢,但是他们很急。
上京皇都之中,就好像当年的西夏皇城一样,都是热锅上的蚂蚁,干倒腾腿,而没有任何的办法。从耶律洪基到下边的各种南北两院的大臣,大都是气急败坏。
论来论去,也不过就是那么几点。其一,选人总领战役。其二,后勤工作,调集物资,强征兵力。其三,部署问题。
总结下来就是,拿什么打,谁去打,怎么打。如此中央朝廷定好了章程,再逐级下达,各自执行。
如果非要再加其他的程序,综合现在契丹的情况,那么还要多两条。一是平叛、维稳,因为内部盘乱不断,虽然还没有什么汇总的数据出来,但是已有狼烟四起之势。二则是议和。开战之初,内部便已经出现了投降的声音。
这以往都是大宋的专利,毕竟此前都是契丹按着大宋爆揍,揍出了车神,也揍出了完蛋的真宗,臭不要脸的还去封禅泰山呢。
但是现在攻守易形了,且易的太快,太突然,以致于听到了要主动求和的声音,很多人都没怎么反应过来,随后就砍了四个南院的汉臣,北院的两个契丹大臣。
毋庸置疑,契丹的南北面官制度,是多民族政权的有效政策,促进了民族融合,这是已经盖棺定论的事。但是也不需质疑的是,终究还是契丹人更高贵,权力更大。
契丹的军权在北院,南院的汉臣只是管着汉人的民生之事罢了,主要管理的地区,自然就是被石敬瑭送出去的幽云十六州。
确实不排除有人将希望放在了契丹的身上,认为契丹以后可以入主中原,他们寄希望于改造契丹人,争取汉人的地位。
但是手里没有刀子,反而活在人家的刀口下,平常时候,可能确实会影响一些生活方式,传达一些文化。到了见真章的时候,契丹的刀子抡起来可是一点儿不手软。
“冤枉,冤枉啊……”
喊冤的声音凄厉极了,在大殿中久久不散。
在前排位置坐着的,一个长脸,长须,戴着契丹人官帽,双手拢在袖子里眯着眼睛充人头的大臣睁开了眼,看着被拖出去的几人,愣愣出神。
他转回头看着上位的耶律洪基,正对上了后者的眼。
耶律洪基此刻的眼神锋芒必露。他今年不过二十五岁,正是鼎盛的时候,早年便确定了太子的位置,也没有小心翼翼的等太久的时间就上了位,权力过渡的也比较平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