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被刘辩的举动弄的耳朵发痒,小脸发红,直到耳根,娇娇欲滴。

    不过很快便被刘辩的话吸引了,下山?回洛阳城居住?。

    那名叫琰儿的少女,先是身子一怔,然后便面露喜色的转身就往院里跑去,也顾不得其他了,一边跑,还一边喊道:

    “父亲!父亲!我们可以下山回家了!”。

    “呜呜!终于可以跟母亲,还有姐姐住在一起了!”。

    “不过回家后,我坚决不能再让父亲把母亲欺负哭了!特别是每天夜里!母亲叫的好可怜啊!”。

    身后跟随的刘辩,听到蔡琰的话后,表情那叫一个精彩啊!没想到蔡邕年纪这么大了,居然还有这本事啊!。

    蔡邕便是刘辩三岁那年,央求何皇后请来教他识文断字,琴棋书画的那位朝中议郎。

    若不是因为刘辩,怕是早在公元178年,蔡邕全家就要被流放至朔方郡了,然后便是远避江东吴会之地十二年。

    刘辩不想让蔡邕如此大才埋没了,更不想让蔡琰这个才女,像历史中记载的那样,一生三嫁,凄苦悲凉!。

    所以刘辩才让何皇后,把蔡邕调来潜龙观,教他读书认字,琴棋书画,顺带让同龄的蔡琰做他的玩伴!。

    思绪间,刘辩已跟随着蔡琰入了院,只见凉亭下一老者双手抚琴,满脸含笑的看着走来的蔡琰跟刘辩二人。

    待的二人到了近前,那老者便起身对刘辩见礼道:

    “老臣!见过史侯!”。

    “蔡师!不必多礼!”。

    蔡邕,刘辩二人刚见完礼,一旁的蔡琰就迫不及待的出声说道:

    “父亲!史侯哥哥要下山了!我们也可以回家了!嘻嘻!我可以天天见到母亲,姐姐了!”。

    蔡邕闻言一怔,然后便转头看向了刘辩。

    “史侯!琰儿所言当真?”。

    面对蔡邕的询问,刘辩则是笑着回答道:

    “琰儿所言没错!我是打算下山了!在这邙山上也呆了十年了!是时候出去走走看看了!”。

    “出去走走看看?去哪?史侯你不打算回宫?”。

    蔡邕从刘辩的话中,听出了别的意味,而刘辩对蔡邕也没什么好隐瞒的,直接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