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黄化手按腰刀迈步进到都察院,两只眼睛如同利刃一般扫视了一下所有人,而面对他这位锦衣卫都指挥使,都察院的众位谏官也都面带不悦。
说起都察院,这可能是大明唯一敢和锦衣卫较劲的衙门了,都察院的前身是御史台,后来被老朱改名为都察院,负有监察百官的职责,老朱更是设下十二道都察御史,后来又增加一道,全称为十三道都察御史,替皇帝监管天下。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都察院与锦衣卫的职能其实是有些重合的,只不过一明一暗而已,正所谓同行是冤家,再加上都察院的职能强大,只要见到不顺眼的事,他们就能立刻上书,哪怕是锦衣卫也是照喷不误。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都察院与锦衣卫一向都不怎么对付,之前锦衣卫一分为三,其中一部分负责监察百官,并且与都察院有着紧密的联系,不过双方毕竟不属于同一系统,彼此间即有合作又有竞争。
所以现在黄化来到都察院,自然不受这些谏官的欢迎,但他们却又不得不放开都察院,任由黄化带着锦衣卫闯进来,因为都察院的一位御史在回家的路上被人刺杀了,现在这件案子已经由锦衣卫接手,他们必须要配合。
“你们几个,去将吴御史的公事房仔细的搜查一遍!”黄化对身边的人命令道,随后又带着人来到都察院的大堂,然后传唤都察院的官员前来询问。
虽然都察院的人看锦衣卫不顺眼,但一位同僚被人刺杀,他们也必须配合锦衣卫的调查,更何况这时若是表现出不配合,说不定会被人怀疑成凶手,毕竟吴波的死实在太突然了,甚至有人怀疑是仇杀,而都察院的人也同样有嫌疑。
黄化表面上不动声色,将都察院的官吏一个个叫来问话,当然对于这些手握监管之权的御史,黄化也不敢太过得罪,问话时也都是十分客气。
不过在暗中黄化也十分着急,他比李节早一步动身,一路上骑着快马飞奔来到南京,本来只是为了调查太仓粮食失窃的案子,这件案子牵涉极大,甚至他怀疑犯案的人不仅仅只限于户部,还有其它的官员参与其中。
结果太仓失窃的案子还没有查出眉目,御史吴波被人刺杀的案子又出现了。
不过这件案子倒是让黄化发现了一个契机,因为就在三个月前,吴波曾经上书,充斥太仓贪官当道,横行,导致南京各地的太仓都有所亏空。
只不过吴波毕竟是南京都察院的御史,本身就不及北京都察院受重视,而且他也只是个小御史,像他这种御史,几乎每天都会上奏本痛斥朝廷的种种弊端,所以他的奏折递到北京后,也根本没有引起朝廷的重视。
黄化本来也不知道吴波曾经给朝廷上过奏本,只是太仓粮食失窃的案子爆出来后,黄化才让人顺手查一下之前有没有南京太仓的一些信息,结果这才查到了吴波的那道奏本。
本来黄化来到南京后,也想找吴波询问一下情况,只不过当时户部侍郎许周的死,牵扯了他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所以暂时没能抽出时间,结果就在这时,吴波忽然被人刺死于路上,这让他也立刻警醒过来,吴波手中肯定掌握了什么证据,所以才被人灭口。
也正是有上面的理由,所以黄化才不得不留在南京,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吴波被刺杀的案子上,因为他发现相比许周的案子,吴波的死十分突然,而且还是直接在大街上行凶,这说明凶手急于要将吴波灭口,甚至不顾后果,毕竟一个御史被人刺杀,肯定会引来朝廷的调查。
因此黄化几乎可以肯定,吴波手中肯定有太仓失窃案的证据,而且吴波突然被刺杀,说不定凶手还没有来得及取走这些证据,所以他也立刻让人封锁了吴府和都察院,想要从这些与吴波有紧密关系的地方找到这些证据。
黄化将都察院的相关人等都询问了一遍,最后甚至连掌管都察院的左都御史也被请了过来,这位左都御史名叫崔灵运,以前没有迁都时,他就是都察院的右都御史,后来都察院一分为二,他也就留守在南京了。
崔灵运今年六十出头,身材胖大头发花白,脸上也带着和善的笑容,看起来就像是个弥勒佛似的,他进到大堂见到黄化时,也立刻关切的问道:“黄指挥使可查到了什么,吴御史被暴徒刺杀,简直是骇人听闻,锦衣卫一定要抓到杀手,也好让他在九泉之下瞑目啊!”
“都御史放心,下官既然接手了这件案子,自然不会让凶徒逃脱,只不过有几句话想问一下都御史!”黄化也例行公事的回答道。
“黄指挥使请问,老夫一定知无不言!”崔灵运立刻站直身子道。
“都御史对吴御史熟悉吗,在他遇刺之前,他可有什么异常的表现吗?”黄化再次开口问道,这些话他已经问了无数遍了,但并没有得到什么有用的消息。
“这个……”只见崔灵运沉吟了片刻,随后这才回答道,“老夫与吴御史相识多年,私交也不错,就在他出事的前两天,我们还曾经在一起喝过酒,当时他似乎有些心不在焉的,我问了一下他,可他什么都没说。”
“心不在焉!”黄化闻言却是精神一震,当即再次追问道,“那他在遇刺当天呢?”
说起都察院,这可能是大明唯一敢和锦衣卫较劲的衙门了,都察院的前身是御史台,后来被老朱改名为都察院,负有监察百官的职责,老朱更是设下十二道都察御史,后来又增加一道,全称为十三道都察御史,替皇帝监管天下。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都察院与锦衣卫的职能其实是有些重合的,只不过一明一暗而已,正所谓同行是冤家,再加上都察院的职能强大,只要见到不顺眼的事,他们就能立刻上书,哪怕是锦衣卫也是照喷不误。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都察院与锦衣卫一向都不怎么对付,之前锦衣卫一分为三,其中一部分负责监察百官,并且与都察院有着紧密的联系,不过双方毕竟不属于同一系统,彼此间即有合作又有竞争。
所以现在黄化来到都察院,自然不受这些谏官的欢迎,但他们却又不得不放开都察院,任由黄化带着锦衣卫闯进来,因为都察院的一位御史在回家的路上被人刺杀了,现在这件案子已经由锦衣卫接手,他们必须要配合。
“你们几个,去将吴御史的公事房仔细的搜查一遍!”黄化对身边的人命令道,随后又带着人来到都察院的大堂,然后传唤都察院的官员前来询问。
虽然都察院的人看锦衣卫不顺眼,但一位同僚被人刺杀,他们也必须配合锦衣卫的调查,更何况这时若是表现出不配合,说不定会被人怀疑成凶手,毕竟吴波的死实在太突然了,甚至有人怀疑是仇杀,而都察院的人也同样有嫌疑。
黄化表面上不动声色,将都察院的官吏一个个叫来问话,当然对于这些手握监管之权的御史,黄化也不敢太过得罪,问话时也都是十分客气。
不过在暗中黄化也十分着急,他比李节早一步动身,一路上骑着快马飞奔来到南京,本来只是为了调查太仓粮食失窃的案子,这件案子牵涉极大,甚至他怀疑犯案的人不仅仅只限于户部,还有其它的官员参与其中。
结果太仓失窃的案子还没有查出眉目,御史吴波被人刺杀的案子又出现了。
不过这件案子倒是让黄化发现了一个契机,因为就在三个月前,吴波曾经上书,充斥太仓贪官当道,横行,导致南京各地的太仓都有所亏空。
只不过吴波毕竟是南京都察院的御史,本身就不及北京都察院受重视,而且他也只是个小御史,像他这种御史,几乎每天都会上奏本痛斥朝廷的种种弊端,所以他的奏折递到北京后,也根本没有引起朝廷的重视。
黄化本来也不知道吴波曾经给朝廷上过奏本,只是太仓粮食失窃的案子爆出来后,黄化才让人顺手查一下之前有没有南京太仓的一些信息,结果这才查到了吴波的那道奏本。
本来黄化来到南京后,也想找吴波询问一下情况,只不过当时户部侍郎许周的死,牵扯了他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所以暂时没能抽出时间,结果就在这时,吴波忽然被人刺死于路上,这让他也立刻警醒过来,吴波手中肯定掌握了什么证据,所以才被人灭口。
也正是有上面的理由,所以黄化才不得不留在南京,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吴波被刺杀的案子上,因为他发现相比许周的案子,吴波的死十分突然,而且还是直接在大街上行凶,这说明凶手急于要将吴波灭口,甚至不顾后果,毕竟一个御史被人刺杀,肯定会引来朝廷的调查。
因此黄化几乎可以肯定,吴波手中肯定有太仓失窃案的证据,而且吴波突然被刺杀,说不定凶手还没有来得及取走这些证据,所以他也立刻让人封锁了吴府和都察院,想要从这些与吴波有紧密关系的地方找到这些证据。
黄化将都察院的相关人等都询问了一遍,最后甚至连掌管都察院的左都御史也被请了过来,这位左都御史名叫崔灵运,以前没有迁都时,他就是都察院的右都御史,后来都察院一分为二,他也就留守在南京了。
崔灵运今年六十出头,身材胖大头发花白,脸上也带着和善的笑容,看起来就像是个弥勒佛似的,他进到大堂见到黄化时,也立刻关切的问道:“黄指挥使可查到了什么,吴御史被暴徒刺杀,简直是骇人听闻,锦衣卫一定要抓到杀手,也好让他在九泉之下瞑目啊!”
“都御史放心,下官既然接手了这件案子,自然不会让凶徒逃脱,只不过有几句话想问一下都御史!”黄化也例行公事的回答道。
“黄指挥使请问,老夫一定知无不言!”崔灵运立刻站直身子道。
“都御史对吴御史熟悉吗,在他遇刺之前,他可有什么异常的表现吗?”黄化再次开口问道,这些话他已经问了无数遍了,但并没有得到什么有用的消息。
“这个……”只见崔灵运沉吟了片刻,随后这才回答道,“老夫与吴御史相识多年,私交也不错,就在他出事的前两天,我们还曾经在一起喝过酒,当时他似乎有些心不在焉的,我问了一下他,可他什么都没说。”
“心不在焉!”黄化闻言却是精神一震,当即再次追问道,“那他在遇刺当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