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来到1918年,战争已经结束了半年,巴黎和会缺还在谈判中。
以英、法、美三国为首的协约国先后三次向德国代表团提交《和平协定草案》,但都因为条件太过苛刻被德国代表团拒绝。
随着时间的推移,德国代表团手中的筹码越来越少,协约国做出的让步也越来越少,法国比利时已经开始站后重建,德国国内却还是满目疮痍。
南部非洲远征军撤出欧洲之后,将世界大战期间俘获的近45万德军战俘全部移交给还在法国的英军部队管理,最高峰时期,协约国战俘营中关押的德军战俘超过195万人,这其中不仅仅包括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在西线的军人,还有德军放下武器之后,从其他地方被送到战俘营内的德军。
195万人,如果全部交给南部非洲远征军管理,是巨大的人力资源,但是交给协约国管理就是巨大的负担。
195万人的吃喝拉撒睡,对于现在协约国的管理水平来说简直就是灾难。
为了更好地对战俘进行管理,协约国将所有德军战俘都送到莱茵河畔进行关押,在350公里长的莱茵河沿岸,密密麻麻的分布着接近200个战俘营,此时英国远征军已经解散,法军部队也大量裁撤,只有美国还有充足的兵力,所以主要是由美军部队对战俘营进行管理。
美军部队对战俘营的管理方式非常粗暴,通常美军部队会用铁丝网在莱茵河沿岸的任意地区圈出一块地,这就是美军部队为俘虏准备的战俘营。
需要注明的是,铁丝网内通常没有建筑物,也没有帐篷,更没有医护人员,每个战俘营内只有一道深沟作为厕所,近万人就像羊群一样被关押其中。
通常情况下,俘虏在来到战俘营的前三天内,得不到任何生活物资,包括供水在内。
连基本的供水都没有,干净的饮用水就想都别想,伤员也得不到有效照顾,世界大战后期,德军的物资供应并不充分,很多德军营养不良,所以身体不健康的德军战俘,往往会在刚刚被送进战俘营的几天内就悲惨死去。
即便能撑过去刚刚进入战俘营的前几天,战俘的悲惨命运也刚刚开始。
美军部队为战俘提供的食物可不是南部非洲生产的高档罐头,而是美国国内的生产的鸡蛋粉、奶粉、饼干、巧克力、咖啡等等。
这些食物都需要大量的饮用水配合,才能被身体充分吸收,在饮水供应受到严格控制的情况下,这样的食品迅速地吸干了战俘的体内水分,许多人出现严重的便秘。
即便是这样的食物,俘虏们也得不到充分供应,正常人要维持生命每天需要大约1200卡路里的热量供应,劳动的人则需要2000-3000卡路里,而战俘营里的战俘们每天得到的食物只能提供大约400-900卡路里热量,根本无法满足维持生命的基本需求。
在俘虏进入战俘营之后,美军并没有为俘虏提供合适的居住地,连最简陋的帐篷都没有,战俘营内的人均占地面积大约3到5平方米,几个连续的雨天之后,战俘营内就变成一个大泥潭,没有合适工具的战俘们只能自己动手改善住宿条件,他们利用餐具和罐头盒做铲子来挖掘地洞,把食品包装箱的纸板当作建筑材料,一点一点地从地上挖出能为自己遮风挡雨的地洞。
这些地洞通常在地表以下15米到2米处,洞口宽约半米,缺少支撑的小地洞在夜间下雨时极为危险,经常因渗水而坍塌,很多战俘被活埋在洞里,没有人知道有多少德军战俘因此死去,也没有人进行过相关统计,更没有人试图把那些被埋在地洞里的死者挖出来。
活着的人尚且自顾不暇,根本无法对同伴提供足够的帮助。
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入冬天之后,战俘营内的条件并没有得到任何改善。
俘虏们依然住在他们亲手挖出来的地洞里,每天得到的食物还是只有那么可怜的一点点,冬天来了,俘虏们没有御寒衣物,只能向老鼠一样躲在地洞里艰难度日。
就在这时候,更加雪上加霜的是,美国大流感卷土重来,战俘营内缺少基本的防御物资,大量战俘成片成片的病倒,高峰时期每天运走的尸体超过150具。
“所以现在的情况是,没有人知道莱茵河畔的战俘营里发生了什么,德国政府正在和协约国谈判,没有能力为战俘提供帮助,只要《和平谈判》一天不签字,德国和协约国就处于战争状态,战俘营内正在发生的悲剧就不会结束。”作为救济和复兴署署长,小斯对战俘营内的情况了解的比较充分。
“这并不奇怪,美国人在这方面有传统,看看他们是怎么对待印第安人的,就知道美国这个国家的底线有多低。”罗克一点都不意外,两世为人,罗克知道的那些有关美国人的黑料,再写300万字都写不完。
以英、法、美三国为首的协约国先后三次向德国代表团提交《和平协定草案》,但都因为条件太过苛刻被德国代表团拒绝。
随着时间的推移,德国代表团手中的筹码越来越少,协约国做出的让步也越来越少,法国比利时已经开始站后重建,德国国内却还是满目疮痍。
南部非洲远征军撤出欧洲之后,将世界大战期间俘获的近45万德军战俘全部移交给还在法国的英军部队管理,最高峰时期,协约国战俘营中关押的德军战俘超过195万人,这其中不仅仅包括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在西线的军人,还有德军放下武器之后,从其他地方被送到战俘营内的德军。
195万人,如果全部交给南部非洲远征军管理,是巨大的人力资源,但是交给协约国管理就是巨大的负担。
195万人的吃喝拉撒睡,对于现在协约国的管理水平来说简直就是灾难。
为了更好地对战俘进行管理,协约国将所有德军战俘都送到莱茵河畔进行关押,在350公里长的莱茵河沿岸,密密麻麻的分布着接近200个战俘营,此时英国远征军已经解散,法军部队也大量裁撤,只有美国还有充足的兵力,所以主要是由美军部队对战俘营进行管理。
美军部队对战俘营的管理方式非常粗暴,通常美军部队会用铁丝网在莱茵河沿岸的任意地区圈出一块地,这就是美军部队为俘虏准备的战俘营。
需要注明的是,铁丝网内通常没有建筑物,也没有帐篷,更没有医护人员,每个战俘营内只有一道深沟作为厕所,近万人就像羊群一样被关押其中。
通常情况下,俘虏在来到战俘营的前三天内,得不到任何生活物资,包括供水在内。
连基本的供水都没有,干净的饮用水就想都别想,伤员也得不到有效照顾,世界大战后期,德军的物资供应并不充分,很多德军营养不良,所以身体不健康的德军战俘,往往会在刚刚被送进战俘营的几天内就悲惨死去。
即便能撑过去刚刚进入战俘营的前几天,战俘的悲惨命运也刚刚开始。
美军部队为战俘提供的食物可不是南部非洲生产的高档罐头,而是美国国内的生产的鸡蛋粉、奶粉、饼干、巧克力、咖啡等等。
这些食物都需要大量的饮用水配合,才能被身体充分吸收,在饮水供应受到严格控制的情况下,这样的食品迅速地吸干了战俘的体内水分,许多人出现严重的便秘。
即便是这样的食物,俘虏们也得不到充分供应,正常人要维持生命每天需要大约1200卡路里的热量供应,劳动的人则需要2000-3000卡路里,而战俘营里的战俘们每天得到的食物只能提供大约400-900卡路里热量,根本无法满足维持生命的基本需求。
在俘虏进入战俘营之后,美军并没有为俘虏提供合适的居住地,连最简陋的帐篷都没有,战俘营内的人均占地面积大约3到5平方米,几个连续的雨天之后,战俘营内就变成一个大泥潭,没有合适工具的战俘们只能自己动手改善住宿条件,他们利用餐具和罐头盒做铲子来挖掘地洞,把食品包装箱的纸板当作建筑材料,一点一点地从地上挖出能为自己遮风挡雨的地洞。
这些地洞通常在地表以下15米到2米处,洞口宽约半米,缺少支撑的小地洞在夜间下雨时极为危险,经常因渗水而坍塌,很多战俘被活埋在洞里,没有人知道有多少德军战俘因此死去,也没有人进行过相关统计,更没有人试图把那些被埋在地洞里的死者挖出来。
活着的人尚且自顾不暇,根本无法对同伴提供足够的帮助。
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入冬天之后,战俘营内的条件并没有得到任何改善。
俘虏们依然住在他们亲手挖出来的地洞里,每天得到的食物还是只有那么可怜的一点点,冬天来了,俘虏们没有御寒衣物,只能向老鼠一样躲在地洞里艰难度日。
就在这时候,更加雪上加霜的是,美国大流感卷土重来,战俘营内缺少基本的防御物资,大量战俘成片成片的病倒,高峰时期每天运走的尸体超过150具。
“所以现在的情况是,没有人知道莱茵河畔的战俘营里发生了什么,德国政府正在和协约国谈判,没有能力为战俘提供帮助,只要《和平谈判》一天不签字,德国和协约国就处于战争状态,战俘营内正在发生的悲剧就不会结束。”作为救济和复兴署署长,小斯对战俘营内的情况了解的比较充分。
“这并不奇怪,美国人在这方面有传统,看看他们是怎么对待印第安人的,就知道美国这个国家的底线有多低。”罗克一点都不意外,两世为人,罗克知道的那些有关美国人的黑料,再写300万字都写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