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稳了稳情绪,把家里的电话线拔了,把手机关掉,好让自己进入深度状态。

    然后把家里的窗帘全部拉上,只开了一盏台灯。

    我盘在沙发上,开始。

    我的直觉是正确的,在读到白纸的第三页,我们千辛万苦要找的王文兰的名字就出现了。

    以下是朱老爷子的回忆录,一字没有改动。

    大部队日夜赶路,撤离了苏区,我准备好的行装,一条毛毯,两件换洗的衣服,一块雨布,几十斤炒面,就这样开始走上征程。

    走到了一半时,连长让我带着一班人马,回去寻找一个叫王文兰的女同志。

    他神情严肃地交代:无论做出多大的牺牲,一定要安全带回她,这是上级领导特别下的指示,要不惜一切代价,找到王文兰,并安全将她带回,在那里,最后一批部队将等着她一起离开,而给我的时间,是24小时。

    我了解到的情况是,王文兰长期担任机要科长职务,她很早就参加革命,是一位年轻的老革命,他的丈夫,这是我后来才知道,也就是我们开始寻找她的这一天,他的丈夫牺牲了。

    连长交代,王文兰在福溪老乡家里养病,如果她不能走远,就把她带到安全的地方,让她装成要饭的老百姓,寻找队伍。

    我们又回到了根据地。

    我无法用笔墨来描写在回去的路上看到了悲壮的景象:

    那座高高耸立苏维埃政府纪念塔,被炸得粉碎,在它的基座下,到处都是被还乡团杀害的农会干部的遗体,他们的头悬在了屋沿上。

    战略的失败,不仅让我们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更让那些留在根据的百姓,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我这个班的战士,都是在根据地参军入伍的,当他们看到了亲人们倒在血迫中,悲伤压倒了理智。

    “打吧,和敌人拼了,乡亲们死得太惨了。”

    “我们的任务就是找到王文兰,并安全地把她带回队伍,要是敌人把她抓住了,她叛变了,损失就更大了”。

    我知道战士们的怨气,有枪而不能去救乡亲救家人,那是怎样的痛苦。

    同志,看到这里,你明白吗?你只要是去南昌革命烈士博物馆看一看,你就理解当时我们的心情。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主席用伟人的情怀,对那段往事做了诗意的总结。

    而我,一生都背着歉疚的伤,不能自愈。

    远远地,能听到零星的枪声,这表示,敌人离我们很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