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千两银子,虽然不是一次性拿出来,对于营地来说,也是伤筋动骨。
王二大当家和种先生他们从澄城官仓抢了多少两银子,营地里一直有人都在猜测,却无人能说个准确出来。
毕竟当初跟随他们造反的流民,除了他们自己的人,都顾着抢粮食,没有人还有多余的心思想到银库。
头生也不清楚,种先生没有跟他说过。
但是凭自己处理过不少账目,估摸着是不下于两千两白银,还有四五千贯铜钱。
那时可正是收纳田赋的时候,不像立国之初收取实物,而是改田赋为折银。
另外南方佥充北方服役,也改为了纳银代役,官为募顾,这些改革刚开始的时候,的确方便了民夫。
不过到了后期逐渐沦为官府乡绅剥削百姓的另一种手段,什么过关银,水费,折夫钱,惜马钱等等,各种名头找百姓收钱。
政策是有人来执行,贪污制度崩坏,再好的政策,到了地方也会沦为歹政。
而这种税收手段,又造成了官府手中的粮食少,商人手中的粮食多的局面。
也是官府无力禁止粮食走私的一个原因。
七千两白银,加上这几个月大户们上供的银子,不下于一万两,营地最大的耗费是粮食,银子反而花的不多。
也没有地方可花,按照自己对种先生的了解,他肯定是舍得的。
不过,另外的掌家们就不一定了。
不过这就不是自己头疼的事情了,而是由大当家和种先生他们决断。
是舍不得钱财放在营地发霉,还是用来扩大营地的实力,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多想无益。
盯着一张画像,趁着余光勉强看的清楚,头生看的津津有味。
上面画着一个人头,几笔黑墨勾勒出一个形状,几笔胡须,从这张画像要看出一个人,需要很丰富的想象力。
画像的空白处留有一段文字,写的半文半白。
此人是贼首王二,而今狗命垂危,东西溃散走慌忙,四下天兵赶上,撒下天罗地网,量他无处可藏,军民人等绑来,玉带锦衣升赏。
还有一段小字,把王二的籍贯,年龄,长相特点,以及捉,杀等各种对应的奖赏说的清楚。
最后面署名洪承畴。
因为过了一段日子,加上风吹日晒,这种公文已经破烂不堪,需要连蒙带猜。
王二大当家和种先生他们从澄城官仓抢了多少两银子,营地里一直有人都在猜测,却无人能说个准确出来。
毕竟当初跟随他们造反的流民,除了他们自己的人,都顾着抢粮食,没有人还有多余的心思想到银库。
头生也不清楚,种先生没有跟他说过。
但是凭自己处理过不少账目,估摸着是不下于两千两白银,还有四五千贯铜钱。
那时可正是收纳田赋的时候,不像立国之初收取实物,而是改田赋为折银。
另外南方佥充北方服役,也改为了纳银代役,官为募顾,这些改革刚开始的时候,的确方便了民夫。
不过到了后期逐渐沦为官府乡绅剥削百姓的另一种手段,什么过关银,水费,折夫钱,惜马钱等等,各种名头找百姓收钱。
政策是有人来执行,贪污制度崩坏,再好的政策,到了地方也会沦为歹政。
而这种税收手段,又造成了官府手中的粮食少,商人手中的粮食多的局面。
也是官府无力禁止粮食走私的一个原因。
七千两白银,加上这几个月大户们上供的银子,不下于一万两,营地最大的耗费是粮食,银子反而花的不多。
也没有地方可花,按照自己对种先生的了解,他肯定是舍得的。
不过,另外的掌家们就不一定了。
不过这就不是自己头疼的事情了,而是由大当家和种先生他们决断。
是舍不得钱财放在营地发霉,还是用来扩大营地的实力,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多想无益。
盯着一张画像,趁着余光勉强看的清楚,头生看的津津有味。
上面画着一个人头,几笔黑墨勾勒出一个形状,几笔胡须,从这张画像要看出一个人,需要很丰富的想象力。
画像的空白处留有一段文字,写的半文半白。
此人是贼首王二,而今狗命垂危,东西溃散走慌忙,四下天兵赶上,撒下天罗地网,量他无处可藏,军民人等绑来,玉带锦衣升赏。
还有一段小字,把王二的籍贯,年龄,长相特点,以及捉,杀等各种对应的奖赏说的清楚。
最后面署名洪承畴。
因为过了一段日子,加上风吹日晒,这种公文已经破烂不堪,需要连蒙带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