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本身都是追逐利益的,如世家那般,为了利益不惜倒卖粮食。
可是尹家的做法完全相反,新粮储存起来,等次年的新粮入仓的时候,将旧粮拿出来低价售卖。
尹正坤似乎看到了他眼中的惊讶,说道:“先生觉得很不可思议吧,说实话,我以前也觉得很不可思议,甚至根本无法理解,
明明可以用这些粮食赚到更多的银钱,让尹家壮大起来,可是,尹家就是这样,守着土地,守着粮食,却一直只是南充的一个土地主。
我没有办法改变老爷子的想法,他很固执。所以当年我选择离开,去往帝都,以我自己的方式,赚取钱财,不过讽刺的是最后又回来守着尹家的这些规矩和旧事。
尹家没什么金银,只有田地和粮食。田地种出来粮食,旧粮卖到银子,银子换取土地,土地种植粮食,一直都是这样,全都是粮食。”
姚启东喝了一口茶,压压惊。
尹正坤说道:“我前两天就收到厥东的信件了,布政使江大人与我是旧识,老爷子还在世的时候,也给厥东供应粮食。
但是数量并不多,十年前,北离那场战事让厥东军粮吃紧,江阴山主动来南充寻我,要求增加粮食供应量。
彼时我刚回来南充不久,也希望江大人那边能够给以尹家一些支撑,所以答应每年供应厥东军粮三成。北离战事结束以后,尹家依旧是保持3成厥东军粮的供给。
不过这次,厥东提出来的供应量,是以前的2倍还多,若是按照江大人以前所说的大军人数,他要的这个量,已经是军粮的7成了。
我不是没有粮食给他们,也不是不想给。可是,我心里很没有底,我们与厥东一直有粮食供给,他们提出这样的请求,是基于没有办法,还是已经知道了尹家的底细?
尹家有粮食,但是尹家只是一介商户,或者说,就是个种地的,将这么多的粮食给厥东军,朝廷会怎么看?会不会对尹家动手。
可是不拿出来呢,看着大军饿肚子?看着突厥打进来,还是看着百姓饿死,不管是哪一项,都不是我需要的。
这几天,我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想着是不是要与东川王府见一面,可是如今先生提前帮我与朝廷打了关系,还是以太子府的关系,这样一来我便有了与朝廷商谈的机会。
不管最后结果怎么样,粮食都是要拿出来的,可是至少,朝廷应该会看在我们尹家出力的份上放过我们一马。所以我真的很感谢先生。”
姚启东听罢,只能在心中感慨一句:这还真是巧了,也幸好自己与周文书夸下海口,不然错过了尹家,真是朝廷的损失,也是大周的损失。
尹正坤似乎已经被这些事情压抑的太久了,两人一直谈到晚间,才堪堪作罢。
这边,周文书可以说是快马加鞭赶回了帝都,换了衣服就直接进宫去建了太子殿下。
太子李建明最近为了筹集粮食的事情已经是焦头烂额了,承光帝实在是太老了,身体算不上好,现在上朝的次数屈指可数。
北离要打仗,厥东也要打仗,要打仗,打的是银子,是粮食,这些东西全部都压在他一个人身上。
好在他今年已经快30岁了,正当壮年,这些年来,承光帝一力培养他,不管是政事还是权利,都不曾约束过李建明,所以他才会有与世家叫板的实力。
周文书进了东宫,将姚启东与他说的事情一五一十的禀报给了李建明。
可是尹家的做法完全相反,新粮储存起来,等次年的新粮入仓的时候,将旧粮拿出来低价售卖。
尹正坤似乎看到了他眼中的惊讶,说道:“先生觉得很不可思议吧,说实话,我以前也觉得很不可思议,甚至根本无法理解,
明明可以用这些粮食赚到更多的银钱,让尹家壮大起来,可是,尹家就是这样,守着土地,守着粮食,却一直只是南充的一个土地主。
我没有办法改变老爷子的想法,他很固执。所以当年我选择离开,去往帝都,以我自己的方式,赚取钱财,不过讽刺的是最后又回来守着尹家的这些规矩和旧事。
尹家没什么金银,只有田地和粮食。田地种出来粮食,旧粮卖到银子,银子换取土地,土地种植粮食,一直都是这样,全都是粮食。”
姚启东喝了一口茶,压压惊。
尹正坤说道:“我前两天就收到厥东的信件了,布政使江大人与我是旧识,老爷子还在世的时候,也给厥东供应粮食。
但是数量并不多,十年前,北离那场战事让厥东军粮吃紧,江阴山主动来南充寻我,要求增加粮食供应量。
彼时我刚回来南充不久,也希望江大人那边能够给以尹家一些支撑,所以答应每年供应厥东军粮三成。北离战事结束以后,尹家依旧是保持3成厥东军粮的供给。
不过这次,厥东提出来的供应量,是以前的2倍还多,若是按照江大人以前所说的大军人数,他要的这个量,已经是军粮的7成了。
我不是没有粮食给他们,也不是不想给。可是,我心里很没有底,我们与厥东一直有粮食供给,他们提出这样的请求,是基于没有办法,还是已经知道了尹家的底细?
尹家有粮食,但是尹家只是一介商户,或者说,就是个种地的,将这么多的粮食给厥东军,朝廷会怎么看?会不会对尹家动手。
可是不拿出来呢,看着大军饿肚子?看着突厥打进来,还是看着百姓饿死,不管是哪一项,都不是我需要的。
这几天,我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想着是不是要与东川王府见一面,可是如今先生提前帮我与朝廷打了关系,还是以太子府的关系,这样一来我便有了与朝廷商谈的机会。
不管最后结果怎么样,粮食都是要拿出来的,可是至少,朝廷应该会看在我们尹家出力的份上放过我们一马。所以我真的很感谢先生。”
姚启东听罢,只能在心中感慨一句:这还真是巧了,也幸好自己与周文书夸下海口,不然错过了尹家,真是朝廷的损失,也是大周的损失。
尹正坤似乎已经被这些事情压抑的太久了,两人一直谈到晚间,才堪堪作罢。
这边,周文书可以说是快马加鞭赶回了帝都,换了衣服就直接进宫去建了太子殿下。
太子李建明最近为了筹集粮食的事情已经是焦头烂额了,承光帝实在是太老了,身体算不上好,现在上朝的次数屈指可数。
北离要打仗,厥东也要打仗,要打仗,打的是银子,是粮食,这些东西全部都压在他一个人身上。
好在他今年已经快30岁了,正当壮年,这些年来,承光帝一力培养他,不管是政事还是权利,都不曾约束过李建明,所以他才会有与世家叫板的实力。
周文书进了东宫,将姚启东与他说的事情一五一十的禀报给了李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