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叔他……是察觉了什么吗?

    仲礼生为皇室血肉,细看之下,眉眼鼻唇都长得与他颇为相似,虽还没长开,可远远朦胧看去,便知是同出一脉。

    皇叔行举似是而非,究竟察觉出仲礼身份与否,倒叫人难以判别。

    若他已经察觉出来仲礼是小皇子,理该再行查访才是,没有三五日恐怕难以断定亲缘;可若说没有察觉,便断无当街同骑、甚是亲近的道理。

    姜嬉轻轻撩开浣溪纱帘,只见仲礼脊背挺直,端坐于皇叔身前,两人皆无异色,倒像是久前便相识的一般。她目露疑光,轻轻放下帘子。

    眼下,便只解决步家这事便好了。至于皇叔知不知道仲礼的身份,她日后都是要告诉皇叔的,而且还要烦请他护送上京。眼下只要步家和仲礼这两件事办妥,交州这边的事情便算是了结了。

    她正想着,随行上车的执墨伸手掖了掖她身下的软垫,笑道:“奴婢方才可瞧见啦,王爷待主子,真真是与旁人不同的,又是听主子的,只杀该杀之人,又是这骏马香车的,怕呀,也觉得我们主子天仙下凡,动了心思呢。”

    姜嬉却笑不出来。

    她闭上眼帘,似是闲谈道:“执墨,你跟我多少年了?”

    “奴婢十岁跟着主子到如今,已有六年了。”

    执墨直起身,端过一旁的袖珍冰龛,套起套子来。

    “你在我身边已有六年,合该知道什么话当说,什么事当做。你私下里给陶嬷嬷使绊子的事,我权且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院子关上,便没人知道的事。但,皇叔位高权重,行事颇无章法,沉戾冷情,你编排他,怕不知什么时候小命便要不保,日后万不可再说他的话。”

    执墨跟在姜嬉身边多年,最是知道她什么时候高兴、什么时候不高兴。眼下她容色淡然,声色冷柔,全然不是玩笑的模样。继而听到“给陶嬷嬷使绊一事”,执墨心中便是慌乱无极,连忙停下动作,俯首听训。

    执墨内心其实是颇有不平的。

    陶嬷嬷仗着是主子母亲的乳母,初来乍到便倚老卖老,整日在主子房中流连不去,偶尔甚至会指派她做事,她跟在主子身边六年,除了主子外,从未有人敢对她呼来喝去,这叫她如何能咽得下气。即便如此,她也只是悄悄告诉几个下人,多多刁难陶嬷嬷而已。今日,陶嬷嬷想上车来,被她打发去坐步府传信人的青布马车,省得来腻歪主子。想是方才谈话声大了些,主子竟都知道了。

    姜嬉见她噤声不语,轻轻叹了口气,道:“起吧,日后注意便是。”

    一路无话。

    车轱辘压过青石板路,发出清脆的“嗑嗑”声。外头暑热难捱,偶尔散几缕热风进来,便如野火吹过离离草原,燃起人心头的烦躁,散之不尽。

    姜嬉思绪颇多,方才执墨所言,她也曾想过。她何尝不知道皇叔对她不同。前世救命救名的恩义不说,单今生,皇叔便又是救命又是赠袍,如今更是应允她轻判步家之案。他那样冷厉疏情的人,竟对她多有关照。素未谋面,从不相识,如此照看,已是异常。

    可若说皇叔当真对她有了那样的心思,却也不见得。几番下来相处下来,皇叔待青山大哥与待她并没什么两样,一概是冷淡言语,漠然神色,甚至时有肃戾之感。若真有什么男女间的想法,定然不是如此淡漠疏离。

    姜嬉思来想去,得出了个唯一合理的解释——兴许,她的地位对皇叔有些作用。

    照着上一世的这个时候,皇叔恐怕已然收到陛下的密诏,不日就要回京。回京之后,兵权交割、权力争夺,许多朝堂上的纷争渐渐浮出水面。皇叔兴许是在为日后做打算,看准她在太后眼里的地位,想加以利用罢了。

    如此想来,姜嬉心中才稍稍安定,至少皇叔并非全无来由地对她好,这叫她心中的压力减轻了许多。无缘无故承受别人的诸多好意,当真不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