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个子不高,连一米六都不到,而李信身高一米八,足足比他高了一个头,也难怪他如此紧张。
“这位郎君,不知要问什么?”就在两人僵持不下的时候,一个中年妇女从屋里走了出来,站在少年身边,小心翼翼的问道。
“这是哪儿?我的手机没电了,你们能不能帮我报警?”李信见这个女人可以正常交流,不禁大喜,一连串的问题脱口而出。
“...”女人一脸茫然的看着李信,嘴唇动了动,却哑口无言。
....
低矮的茅草屋里,李信靠着土墙坐在地上,双目无神的看着自己的脚尖,连衣袖被小老虎撕破了都浑然不觉。
经过刚才那一番鸡同鸭讲的艰难交流,李信终于知道了这里是太行山,但这并无卵用,因为报警寻求救援的希望彻底破灭了,这固然是因为对方没手机,但更重要的是现在竟然是大隋朝,大业三年。
其实从见到少年和中年妇女的那一刻,李信就有了不祥的预感,因为对方的着装实在很复古,只是李信没有多想,只以为是哪个少数民族的特有服饰。
不死心的李信换着花样反复的确认,从直接发问到旁敲侧击,甚至不惜威逼利诱,各种法子用了个遍,将面前这几个人的底细摸了个底儿掉。
最终却不得不认清一个残酷的现实,那就是那片奇怪的迷雾将他送到了一千多年前,他已经回不去了。
大隋?大业四年?李信对隋朝的印象完全来自于评书,不仅少得可怜,而且错漏百出,但隋炀帝的鼎鼎大名他还是知道的。
好日子没几天了啊!不对,准确的说,现在的日子已经不太好了,眼前的这母子三人就是最好的例子,是的,三个人,这一家人除了刚才的中年妇女和少年之外,还有一个八九岁的小男孩。
那个傻乎乎的少年叫刘成,小男孩是他弟弟,叫刘通,中年妇女是他们的母亲,自称姓胡,他们一家本来住在涿郡怀戎县,家里有房有地,现在却抛家舍业的跑到大山里面做起了流民。
据胡氏说,前些年老皇帝还在的时候,大家的日子其实过得不差,那时候他男人还活着,还是个在册的府兵,正经的府兵人家。
可是自打当今皇帝上了位,就开始了大兴土木,先是修什么大兴城,修各种宫殿,之后又修驰道、修长城,无休止的劳役让老百姓的负担一天重过一天,越来越紧的工期也让服劳役的百姓死伤无数。
参加劳役的都是壮劳力,哪一个不是家里的顶梁柱?这些人被拉到工地上干活,家里的农活就顾不上,收成自然就少,百姓的日子也就渐渐的艰难了起来。
大家都迫切的希望官府能够稍稍消停一会儿,让大家能够喘一口气,但等来的却是越来越繁重且永无休止的劳役,越来越多的人活不下去了,只能背井离乡做了流民。
这一家人是一年前进的山,当时一起进山的还有同村的十余户人家,刚开始大家还是很团结的,互相照应着在物资匮乏、环境险恶的大山里勉强站住了脚。
只是好景不长,刘成的老子在一次打猎的时候遇上了狗熊,不及逃跑,半个身子都被拍烂了,没等抬回来就咽了气。
家里没了壮劳力,刘成又是个半呆不傻的,刘通虽然挺机灵,但年纪太小不顶事,这一家人就成了只能吃饭不能干活的累赘,渐渐的就不受人待见了。
眼见的众人日益露骨的嫌弃,对刘成的戏耍也越来越过分,胡氏眼见的不是办法,干脆一咬牙,带着两个儿子远远的离开了寨子,自己建了两间茅草屋栖身。
这样一来,日子艰难是一定的,但至少不用成天看人脸色、受人欺辱,苦点也不怕。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读书族小说网;https://kpc.lantingge.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这位郎君,不知要问什么?”就在两人僵持不下的时候,一个中年妇女从屋里走了出来,站在少年身边,小心翼翼的问道。
“这是哪儿?我的手机没电了,你们能不能帮我报警?”李信见这个女人可以正常交流,不禁大喜,一连串的问题脱口而出。
“...”女人一脸茫然的看着李信,嘴唇动了动,却哑口无言。
....
低矮的茅草屋里,李信靠着土墙坐在地上,双目无神的看着自己的脚尖,连衣袖被小老虎撕破了都浑然不觉。
经过刚才那一番鸡同鸭讲的艰难交流,李信终于知道了这里是太行山,但这并无卵用,因为报警寻求救援的希望彻底破灭了,这固然是因为对方没手机,但更重要的是现在竟然是大隋朝,大业三年。
其实从见到少年和中年妇女的那一刻,李信就有了不祥的预感,因为对方的着装实在很复古,只是李信没有多想,只以为是哪个少数民族的特有服饰。
不死心的李信换着花样反复的确认,从直接发问到旁敲侧击,甚至不惜威逼利诱,各种法子用了个遍,将面前这几个人的底细摸了个底儿掉。
最终却不得不认清一个残酷的现实,那就是那片奇怪的迷雾将他送到了一千多年前,他已经回不去了。
大隋?大业四年?李信对隋朝的印象完全来自于评书,不仅少得可怜,而且错漏百出,但隋炀帝的鼎鼎大名他还是知道的。
好日子没几天了啊!不对,准确的说,现在的日子已经不太好了,眼前的这母子三人就是最好的例子,是的,三个人,这一家人除了刚才的中年妇女和少年之外,还有一个八九岁的小男孩。
那个傻乎乎的少年叫刘成,小男孩是他弟弟,叫刘通,中年妇女是他们的母亲,自称姓胡,他们一家本来住在涿郡怀戎县,家里有房有地,现在却抛家舍业的跑到大山里面做起了流民。
据胡氏说,前些年老皇帝还在的时候,大家的日子其实过得不差,那时候他男人还活着,还是个在册的府兵,正经的府兵人家。
可是自打当今皇帝上了位,就开始了大兴土木,先是修什么大兴城,修各种宫殿,之后又修驰道、修长城,无休止的劳役让老百姓的负担一天重过一天,越来越紧的工期也让服劳役的百姓死伤无数。
参加劳役的都是壮劳力,哪一个不是家里的顶梁柱?这些人被拉到工地上干活,家里的农活就顾不上,收成自然就少,百姓的日子也就渐渐的艰难了起来。
大家都迫切的希望官府能够稍稍消停一会儿,让大家能够喘一口气,但等来的却是越来越繁重且永无休止的劳役,越来越多的人活不下去了,只能背井离乡做了流民。
这一家人是一年前进的山,当时一起进山的还有同村的十余户人家,刚开始大家还是很团结的,互相照应着在物资匮乏、环境险恶的大山里勉强站住了脚。
只是好景不长,刘成的老子在一次打猎的时候遇上了狗熊,不及逃跑,半个身子都被拍烂了,没等抬回来就咽了气。
家里没了壮劳力,刘成又是个半呆不傻的,刘通虽然挺机灵,但年纪太小不顶事,这一家人就成了只能吃饭不能干活的累赘,渐渐的就不受人待见了。
眼见的众人日益露骨的嫌弃,对刘成的戏耍也越来越过分,胡氏眼见的不是办法,干脆一咬牙,带着两个儿子远远的离开了寨子,自己建了两间茅草屋栖身。
这样一来,日子艰难是一定的,但至少不用成天看人脸色、受人欺辱,苦点也不怕。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读书族小说网;https://kpc.lantingge.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